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综合一区,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論金融危機下的公允價值會計

論金融危機下的公允價值會計

彭南汀 王習武

公允價值會計在本次金融危機中飽受指責,美國證券委員會、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等采取了允許金融機構不必按當前市價確認金融資產價值,重新分類金融資產以避免使用公允價值會計等措施力圖緩解金融危機。本文認為,公允價值會計經濟內核具有科學性,有助于滿足投資者決策需要,現代市場經濟中仍有公允價值會計的運用基礎。但面對金融危機中非公允的市場報價,有必要建立起適應非活躍、非理性市場的公允價值會計操作框架,并考慮如何實現金融危機中會計信息的相關、可靠和可比。

一、問題的提出

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公允價值會計因此飽受指責。國際金融協會(IIF)在今年4月份就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進行游說,要求允許銀行中止使用公允價值會計,但那時次貸風暴還未完全肆虐,這一說法未得到認可和支持。隨著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等新一輪金融風暴的到來,公允價值會計受到的指責陡然升級,由60多名議員組成的兩黨聯立團體在9月下旬寫信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敦促暫停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在10月的一次演講中也呼吁認真檢討公允價值會計模式。9月30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布了針對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第157號《公允價值會計》的指導意見,要求企業在金融危機中不能簡單依賴不活躍市場情況下的交易價格,而應更多地通過對價格下滑時間長短、跌幅以及市場流動性的判斷,借助內部估值模型和假設條件,來確定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

與此相對應,美國眾議院在10月3日通過的第二份救市方案中,專門授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金融資產進行重分類的權利,允許其在極端情況下,將金融產品的分類從公允價值計價、影響損益表的方式,轉變到持有至到期、用攤余成本計價,并做減值測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還被要求在90天內就以市場為計量(mark-to-market)的會計準則向國會提交相關調查報告,國會有權據此投票決定是否中止該會計準則。

隨著美國的行動,歐洲議會和歐盟成員國政府10月15日決定修改歐盟現行會計準則中有關按市值計算資產價值的規定,允許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必再按當前市價記錄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價值,而是將違約風險考慮在內對其資本進行估值。10月16日,日本企業會計標準委員會(ASJB)也決定,放寬金融資產按市值計價的會計標準,并預計在2008財政年度內提出修正案。

在金融危機初期極力辯護公允價值會計的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也作出承諾,將對目前金融危機中的會計問題進行研究,并于10月匆忙發布了對國際會計準則 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金融工具:披露》的修訂,允許將符合條件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重新分類為按攤余成本計價的金融資產,從而避免按公允價值計價;并且該修訂生效追溯到2008年7月1日,從而金融機構可用于整個第三季度財務報告。

面對這一系列調整公允價值會計的措施,我們不禁要問,公允價值會計將因為金融危機被中止嗎?目前對公允價值會計的調整是否合適,將給金融危機和公允價值會計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是否需要跟上國際會計準則的發展步伐呢?

二、公允價值會計的基礎仍然存在

在資本市場發展的推動下,現代會計目標基本以決策有用為主導,兼顧反映受托責任。例如: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在《編制財務報表的框架》中明確,財務報表的目標是“提供在經濟決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關于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變動的信息.......還反映管理層對交托他的資源的經營管理成果受托責任”。我國企業會計基本準則也規定“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 ” 。

雖然不可靠的會計信息也就無所謂相關,不相關的會計信息即使可靠亦沒有決策意義,但比較而言,不同會計目標對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優先要求不一樣,采取的資產計量屬性也存在差異。在受托責任觀下,會計信息主要是向所有者報告管理層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資產計量主要用以保護資產的完整性,因此要求會計反映可靠,不偏不倚,并可以驗證,更加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以及歷史成本為主的計量模式,穩健主義的運用也順理成章。但在決策有用觀看來,相關性是與決策相關的特性,提高相關性意味著增強了決策的把握性,因此更加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要求會計既提供過去的信息,又表現為現在的信息,還表現為未來的信息,主張多種計量屬性(歷史成本、重置成本、現值、可變現凈值等)并存,尤其推崇按市場報價確定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這是因為在活躍市場中,市場報價是地位平等的市場主體自主進行資產交換和債務清償的金額,能反映交易主體的真實意思,具有客觀性、易獲取等特點,也易得到投資者認可,具有權威性。上世紀80年代美國發生儲蓄和房屋貸款危機后,美國證券委員會時任主席查德·C.布雷登1990年在參議院銀行、住宅及都市事務委員會作證時指出,歷史成本會計對預防和化解金融風險于事無補,應以公允價值會計作為金融工具的計量屬性。之后,美國財務會計準則107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披露》、115號《對某些債務性及權益性證券投資的會計處理》、133號《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動的會計處理》等會計準則,規定財務報表要按照“公允價值”反映金融工具。也就是說,與當前指責甚至否認公允價值會計的態度相反,美國儲蓄和房屋貸款危機后總結教訓時得到的結論是應運用公允價值會計,以充分揭示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

公允價值會計之所以能得到運用甚至青睞,這是因為在資本市場高度發展和股權結構日益分散的今天,市場價格成為投資者約束管理層的重要手段之一,或者說,用腳投票,而非用手投票,成為約束手段。公允價值會計雖然增加了財務報告波動,但因價值投資者主要關注企業長期成長,價格投機者主要關注證券短期價格變動,公允價值會計的短期波動能滿足投機者的決策需要,其長期“真實公允”反映企業經濟價值的特性也能滿足投資者的決策需要,所以,公允價值會計信息成為現代資本市場參與者買賣證券的重要依據。

也就是說,只要決策有用的會計目標仍然得到認可,公允價值會計的基礎就難以削弱。所以,因金融危機而生的公允價值會計是否會因這次金融危機而被否定,仍然取決于國際金融市場的長遠發展需要,取決于投資者的決策需求。從這個方面講,無論采取對金融資產重分類以避免使用公允價值,還是通過其他方式停止公允價值會計的措施都缺乏合理性,一旦危機得到緩解,投資者要求重新采取公允價值會計呼聲必然再次高漲。IMF在最新發表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 就本次金融危機中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發展給出了答案, IMF認為,“采用公允價值會計準則仍然是未來的趨勢,其中一個關鍵挑戰,就是要改善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框架,以加強市場約束和促進金融穩定”。

三、調整公允價值會計的操作具有合理性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157號、國際會計準則39號和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均對確定公允價值的方案進行了排序:第一層是存在活躍市場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應以活躍市場報價確定其公允價值;第二層是如果不存在活躍市場,不能獲得報價,應采取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術來確定其公允價值,這些估值技術包括:參照幾乎同樣的另一種金融工具當前的市場價值、現金流折現法和期權定價模型等。以活躍市場報價確定公允價值能反映金融資產的真實價值,符合公允價值的經濟實質,也具有可操作性。但在市場發生突變時,尤其是美國金融危機導致市場信心喪失,出現恐慌性“賤賣”資產的時候,市場報價是否仍是確定公允價值的最優選擇?在本次金融危機中,金融機構被迫以螺旋下降的市場報價確定公允價值,不得不計提大量資產減值,并在資本充足率約束下尋求融資或賤賣資產,這些未實現的“賬面損失”進一步粉碎了投資者信心。美國國際集團(AIG)公司持有的信貸違約掉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前總裁稱,根據該公司內部的估值模型,這類金融衍生產品的損失約9億美元,但在注冊會計師指出其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后,該公司不得不按市場報價確認了110億美元的損失。

在金融危機中,陷于困境的資產賣方處于“甩賣”境況和非理性狀態,其交易地位很難與交易對手保持平等,市場報價也類似于資產快速變現時的“清算價格”,不符合“持續經營”的會計假設前提。而且,在本次金融危機中,出現市場流動性突然消失現象,許多證券品種交易量大幅萎縮,甚至根本沒有買家,這種情況下的市場是不是活躍市場也值得探討。美國財務會計準則157號指出,公允價值是有序交易(an orderly transaction)中,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賣出資產收到(或清償債務支付)的價格。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也強調,公允價值是“在當前的非強迫或非清算交易中,自愿進行資產(或負債)的買賣(或發生與清償)的金額”。國際會計準則39號指出,公允價值不是企業在強制交易、非自愿清算或虧本銷售中收到或支付的金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22號第52條也指出,“.......有客觀證據表明相同金融工具公開交易價格更公允,或采用僅考慮估值技術確定的結果更公允的,不應采用交易價格作為初始確認時的公允價值,而應當采取更公允的交易價格或估值結果公允價值”。

也就是說,無論根據會計準則確定公允價值的排序方案,還是依據公允價值的經濟內涵,確定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應充分考慮市場是否活躍、正常、有秩序。但由于全面實行公允價值會計的時間尚短,沒有遭遇市場報價“非公允”的經歷,而且缺乏權威機構對市場狀態的統一判斷,因安然事件導致審慎會計原則得到空前強調,在本次金融危機中,金融機構被普遍要求采取螺旋下降的市場報價調整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所以,美國證券委員會9月30日針對美國財務報告準則157號發布的指導意見,與其說改變了公允價值會計,倒不如說重新解釋了非活躍市場下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明確了市場報價非公允時,應通過考慮價格下滑時間長短、跌幅以及市場流動性等因素,借助內部估值模型和假設條件來確定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這也說明,當前會計準則對金融危機所起的推波助瀾作用,不是公允價值會計的經濟內涵和運用基礎出現了問題,而是對公允價值會計的操作出現了問題。因此,在極端、非正常市場狀況下,需要建立起準則制定機構或相關部門指導審計師正確操作公允價值會計的有效機制。

四、關注金融危機中的會計信息質量

在美國證券委員會明年1月份向國會提交相關調查報告,從而國會投票決定是否中止公允價值會計準則之前,雖然也有要求中止公允價值會計的聲音,但目前對公允價值會計的調整仍主要停留在公允價值會計的操作層面。這種針對非活躍市場、非理性市場的操作層面調整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顯然將給會計信息質量帶來一定影響。

首先是如何保證會計信息相關和可靠。停止根據市場報價確認公允價值,意味著企業要更多地依靠會計判斷,借助內部估值模型和假設條件來估算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市場報價的客觀性、可驗證性和易取得投資者認可等特性相比較,如何保證企業估算出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相關和可靠也就成為當前需要解決的新的操作性問題。

其次是如何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國際會計理事會在修訂國際會計準則39號時指出 ,“這些修訂是對這些要求的短期措施”,因此,即使不考慮將金融產品從以公允價值計價、影響損益的方式,轉變到用攤余成本計價,并做減值測試的方式是否科學,但這種重分類首先會影響企業前后各期會計信息的一致性。同樣,不同企業借助內部估值模型和假設條件來估算金融資產,會產生不同企業之間會計信息是否可比的問題。

五、基本結論

危機往往蘊涵變革的機會,公允價值會計甚至整個會計框架體系是否能在本次金融危機中實現蛻變,尚有待時日證明。但根據以上論述,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結論:

(一)公允價值會計的經濟內核具有科學性,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決策有用的會計目標,只要決策有用的會計目標仍然得到認可,公允價值會計的基礎就難以削弱。因此,通過重新分類金融資產或其他方式停止公允價值會計的措施,在危機得到緩解后,必然會遭到投資者的反對。

(二)金融危機是消費者過度債務化、金融機構過度杠桿化、資本市場過度證券化和金融監管過度自由化等原因造成的,會計準則不是罪魁禍首,但實踐中依據“非公允”的市場報價確定公允價值的方式對危機起了一定的推波助瀾效應,改進公允價值會計不應否定其科學內涵,而是應建立有效機制,以調整非正常、非有效市場下確定公允價值的操作方式。

(三)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也明確了非活躍市場下或僅考慮估值技術更公允情況下公允價值的確定方式,因此沒有必要修訂我國現行會計準則。而且我國金融市場體系仍處于總體健康狀態,沒有必要啟動非正常、非有效市場下如何確定公允價值的操作機制。

(四)當前針對非活躍市場、非理性市場調整公允價值的確定方式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如何保證會計信息相關、可靠、可比將是需要關注的新問題,也需要考慮市場回歸活躍、有秩序后,如何再次將公允價值確定方式調整為按市場報價。

 

 

【參考文獻】

1.IASB,2008:《Reclassific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Amendments to IAS39 and IFRS7》,http://www.iasb.org.uk.

2.IMF,2008:《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 http://www.imf.org.

3.FASB,2006:《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No.157: Fair Value Measurements》,http://www.fasb.org.

4.IASB,2002: 《國際會計準則2002》,中國財經出版社,第738-739頁。

5.財政部會計司,2006:《企業會計準則2006》,經濟科學出版社,第106-107頁。

 

 

(作者單位: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監察審計部/財科所研究生部)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