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有5天,第一份2007年中報——東安動力中報(7月7日)即將亮相。2007年中報是上市公司第一次按照新會計準則編制中報,相比一季報,包含財務附注等眾多信息的中報顯然有更多信息值得投資者關注。不過,專家表示,就目前情況看來,由于諸多原因,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上市公司整體的業績不會帶來大的影響。不過,一部分公司的業績仍將享受到新會計準則帶來的特別“增厚”。
新會計準則中最引人關注的變化之一當屬“公允價值”概念的引入,公允價值在投資性房地產及金融工具等方面的規定會否引起上市公司收益大幅增加,也由此引起廣泛關注。不過,就一季報的情況看,之前被寄予廣泛關注的公允價值模式在這兩方面都受到了“冷遇”。
由于國內投資性房地產市場發育并不很成熟,加上使用公允價值模式需要具備特定的限制條件,因此很多公司并不能輕易決定是否采用公允模式。而在金融類資產方面,雖然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上市公司家數較多,有些公司甚至持有10億元以上。不過,大多數公司采取了回避持股市值變化的辦法,按照可供出售金融類資產進行計量,因此該部分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化僅反映到資本公積,而不影響當期損益。因此整體看來,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未有大的影響。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房地產市場價格及股市持續上漲的情況下,用公允價值模式,能夠給特定公司帶來資產及賬面收益的增加,但是長期影響則很難說,而另外一方面,公司的資產及收益將隨房產及股市價格波動。
申銀萬國的研究報告則指出,就一季報的情況來看,首次執行新會計準則時,對上市公司的當期賬面利潤構成偏正面影響,而考慮到稅收因素,則對現金流產生一定壓力。而從長期來看,除了“開發費用資本化”外,新會計準則的影響則不存在或不確定。
不過雖然目前多數公司表現謹慎,新準則對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影響有限,但個別公司還是享受到了新會計準則帶來的“準則收益”。中國人壽的2007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高達39億元,占利潤總額的39.47%,中信證券這一比例只有3.13%,宏源證券則高達46.76%。西南證券研究員張剛分析,由于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屬于未實現的浮動盈利,特別對于金融類上市公司,其所占利潤總額比重越大,業績受市場變化影響就越大。另外,如果大量持有一只或幾只股票的集中化投資,在套現時實際收益則通常要小于浮動盈利。
除此之外,按照新準則,長期股權投資差額不再攤銷,符合條件的開發費用可以予以資本化,這些也將給公司帶來特別利好。不過,專家提示,新舊會計準則過渡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異常收益,并不對股票構成實質利好。此前,*ST浪莎(原*ST長控)由于債務重組收益一飛沖天復又跌入深谷,對某些投資者來說,可謂教訓深刻。
注冊會計師吉爭雄對記者表示,由于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模式采用的公司較少,金融資產方面大部分公司按照可供出售金融類資產進行計量,新會計準則的影響總體不大。不過,他提示,具體情況還要等中報出來再看,比如,在今年一季報中未采用公允價值模式核算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司,仍可能在中報中改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