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會計信息在宏觀調控和微觀管理上越來越突顯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種消極思想和負面因素在企業會計領域的滲透,使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日漸突出、泛濫,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頑癥。
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既有現行體制的弊端,也有企業法律法規意識淡薄。道德風尚和人員素質不高、集體、個人利益驅使等因素。要治理企業會計信息失真,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建立健全以企業法人為核心的會計信息質量保證系統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規范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完善企業領導人員的聘任制度。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維護公有財產權,鞏固公有經濟的主體地位;保護私有財產權,促進非公有是制經濟發展;加快各類資本的流動和重組,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增強企業和公眾創業創新的動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礎和市場秩序,這是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基礎。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對授權監管的國有資本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維護所有者權益,維護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督促企業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和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監管和經營的有效形式,完善授權經營制度。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經營者具有法律所規定的一切合法權力,但決不等于經營者可以為所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明確規定單位法人代表是會計責任第一責任人,應承擔主要會計責任。企業的財務行為,必須在法律的規范和約束之下,接受有關部門和社會的監督,要確立法人代表、總會計師、財務處長或科長和一般會計人員的會計責任,并以法人代表的會計責任為核心,建立多層次的財務會計責任體系。因此,應把會計信息的真實與否,是否有違法違紀行為考核各層責任者業績的重要內容,并實行會計信息質量一票否決制。這樣,就有可能使企業自覺地學習財務會計法規,經常地、主動地抓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為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建立健全嚴密的監督約束機制
加強內部管理,健全內部約束機制。在企業內部,要健全財務機構,配齊符合各崗位素質要求的會計人員,會計、出納、審計、稽核等項工作必須實行分管,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內審網絡,要普遍建立并逐步健全監事會,對董事會及其經理層的經營管理行為實行有效的控管,提高自我監督的自覺性,使會計人員按照會計法規和制度的要求,對經濟活動中大量的、繁雜的數據信息進行認真的篩選、整理,從源頭上把好登記數據信息的人口關。
健全并完善外部監督制約機制。各級主管部門、財政、稅務、金融、工商、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部門都要加強對有關企業單位的會計監督,約束經營者特別是企業領導的財務行為,監督企業保持正確的經營方向,嚴格遵守國家的經濟法規,按市場經濟規則運行,確保收入信息的可靠性、成本費用的真實性和利潤指標的準確性。
完善法制建設,嚴于執法
從制度上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我國頒布和實施《會計法》、《會計準則》和《財務通則》等法律、法規,已基本從制度上保證了會計信息真實性的規范。當然現行的法律法規還有等進一步完善,以防止由于會計制度和會計體系的原因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包括防止會計主體故意利用會計制度和會計體系的缺陷降低會計信息質量。對以權謀私、弄虛作假的行為,要制定具體、明確的處罰規定,不能太原則、太籠統,要有易于操作的量化標準。
加強執法力度。強化法律的威懾力,對那些無視法律尊嚴、謀取非法所得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嚴懲處。
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對種類典型案例公開曝光,使得企業領導和廣大會計人員學法、知法、懂法,并受到正反兩方面的啟迪和教育,使他們深切體會到守法的安全感、光榮感及違法的危害與后果,增強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認真整頓執法隊伍,提高執法水平,杜絕以法謀私,重塑執法者形象,要加大執法檢查力度,開展廣泛的社會監督,防止極少數人鉆法律的空子,以言代法,以權壓法。
改進會計管理體制
實行稽察特派員制度。2000年7月,經國務院通過,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計委制度的《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辦法》。
重大項目稽察特派員的主要職責和任務是依法對國家出資的重大項目建設和管理進行程序性稽察。主要內容包括:監督被稽察單位執行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方針政策的情況,監督被稽察單位有關建設項目的決定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制度的權限、程序;檢查建設項目的招標投標、工程質量、工程進度等情況,跟蹤監測建設項目的實施情況;檢查被稽察單位的財務會計資料以及與建設項目有關的其他資料,監督其資金使用、概算控制的真實性、合法性;對被稽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經營管理行為進行評價,提出獎懲建議,并對建設項目效益進行評價。
國家重大項目稽察特派員辦公室設立以來,重點圍繞國債建設項目,先后組織了對公路、水利、農網、鐵路、污水處理、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等7次大規模的專項稽察,查處了一大批違規建設項目,取得了明顯成效; 還制定了一系列有關項目稽察的辦法和規定。
這種制度適用于國有控股或相對控股的大型企業。應進一步加強對國家出資建設和運營的關系國計民生的項目實行會計監督,并使這項監督制度通過國家立法,以國家法律的形式頒行。
成立會計管理局,實行會計委派制。會計委派制即會計人員及會計機構直接由縣級會計管理局領導,企業會計人員由縣級會計管理局委派,統一管理,作為國家利益的代表,代表國家監督企事業單位的業務活動,具有單一身份。其具體作法就是設立具有法人垢會計服務所,隸屬縣級會計管理局直接領導,服務所人員實行招聘,經過考核擇優錄用,被錄用人員的人事關系、工資關系由服務所統一管理。企事業單位要會計人員,一律向服務所申請,由服務所派出會計人員,提供有償服務。
實行會計委派制有效的擺脫了會計人員與單位之間的依附關系,變過去的會計人員屬單位所有為屬會社會所有,從而使會計人員相對獨立起來,會計人員能夠排除干擾,依法辦事,正確行使會計職能,更好的發揮作用,也沒有另外增加行政經費開支。
在會計委派制的實行中,為防止會計的核算與監督職能脫節,可以在企業內部設置理財部門,受命于企業內部,專司理財職能,利用會計人員反映的信息和根據資金市場、證券市場等信息,為企業理財,在做到即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的同時,又不妨礙企業搞活。
這種會計管理體制適用于集體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國有小型企業。
實行財務總監制。財務總監制是由一具有特定人員執行的,為保護所有者利益,通過專題報道參與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工作組織,對企業各項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的外部會計監督系統。財務總監的主要職能是財務監督,并參與財務計劃的制定,對重大經濟決策和財務收支,須與廠長或經理聯簽批準。近年來,深圳上海等地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相繼對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實行了財務總監制度,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財務總監制中的聯簽制形成了財務總監與廠長或經理相互制約、相互、牽制、共擔責任的內部權力制衡機制,抑制了任何一方權力的過分膨脹。富監督于日常經營活動和財務收支之中,具有及時性、經常性、有效性、自覺性的特點。財務總監制是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有力舉措。
這種會計管理體制應在國有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的大型企業或受所有者委派管理的集體、民營大型企業廣泛推行。
實行會計人員申訴制度和會計主管任免審批制度??煽紤]建立和完善會計人員申訴制度和會計主管任免審批制度,并以法令形式頒布。會計人員因抵制違反《會計法》和《企業會計準則》的行為而被解雇,或受降職、撤職等處分的,可向財務部門申訴,財政部門調查、核實后,下達會計爭議裁決書,對有關人員進行處罰,保護會計人員的合法權益。企業任免會計主管須向財政部門提交免意見書,說明原因。會計主管如有不同意見,同樣可以申訴。不服會計爭議裁決的,可以向上一級財政部門申訴。
同時,財政部門及會計工作人員有權向紀委、檢察院、反貪局、組織、人事、稅務等部門如實反映問題,請求他們協助維護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合法權益。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改進會計管理體制,實際上就是企業的會計或會計主管由董事會(所有者)任免,對董事會(所有者)負責,而不是由廠長或經理任免。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利益關系。
實行會計職業禁入制度
會計人員的責任心、道德水平、業務技能如何,最先、也最直接影響著會計信息產品的質量。因此,應當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強化對他們的業務技能培訓,推動他們更新知識和觀念,并將其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水平,與會計專業資格證管理和職稱評聘結合起來,使這種后續教育制度化、正規化,形成能促進會計人員愛崗敬業、客觀公正、依法辦事的良好風氣。只有會計人員的素質得以全面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才有扎實的業務技術基礎和可靠的思想道德保障。使每個企業會計人員當起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一體的職責,堅持原則,抵制來自各方面的于預,忠于職守,秉公辦事。
我國的《刑法》、《會計法》和《公司法》等許多的法律法規對會計人員和單位負責人職責以及其違反有關會計法律法規的行為作出處理都有明確規定。規范和控制會計信息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實行會計職業禁入制度已成為必要。只有嚴禁有不良記錄的財會人員從事會計職業,才能迅速提高財會人員的職業水準,包括專業技能、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等,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孤立那些為局部利益而惡意使會計信息失真的人員及其行為,從而促進防止會計信息失真工作的全面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