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公允價值;經濟環境;損益;交易
[摘要] 2006年財政部對企業會計準則進行了修訂,公允價值的應用、計量成為此次準則修改中的一大亮點。本文對新修訂的“債務重組”準則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做法在技術上的先進性和會計實務中的可操作性及其經濟后果進行了分析,認為考慮到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在債務重組準則中運用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應謹慎。
2006年2月,財政部對企業會計準則進行了修訂,在這場會計準則的歷史性變革中,公允價值的應用、計量成為理論界倍受關注的焦點。美國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都側重公允價值的應用,以增加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但筆者對我國債務重組準則引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卻存在擔心與憂慮,認為從當前我國會計運行環境來看,公允價值在會計實務中的使用會受到限制。
一、公允價值的涵義辨析
會計計量是會計信息系統的核心環節,美國公認會計準則較早地引入了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在FASB發布的公告中,財務會計準則第15號(FAS15)“債權人和債務人對困難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中最早引入公允價值概念。國際會計準則(IASC)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我國新會計準則認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是指以市場價值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資產和負債主要計量屬性的會計模式。此模式下非貨幣性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原則是:如果該資產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市價即為其公允價值;如果該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但與該資產類似的資產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應比照相關類似資產的市價確定;如果該資產和與該資產類似的資產均不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可按其所能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以適當的折現率貼現計算的現值評估確定。
相對于歷史成本信息,公允價值信息更多地反映了市場對企業資產或整體價值的評價,可以與“資產負債表觀”較好地吻合,更具有相關性,有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未來作出合理的預測和正確的決策。
二、公允價值法對債務重組的影響
新債務重組準則改變了“一刀切”的規定,將原先因債權人讓步而導致債務人被豁免或者少償還的負債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改為將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營業外損益;對于實物抵債業務,引進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并詳細規定了可能產生損益的債務重組的四種情況:第一,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支付現金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第二,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第三,當債務轉為資本,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之間有差額,也可產生損益;第四,修改其他債務條件,使得重組債務的前后入賬價值之間存在差額,也可產生損益。
如果用于抵債的資產沒有活躍的交易市場,可以通過評估確定其公允價值,如果雙方是非關聯方,雙方的協商作價也可視為公允價值。執行新的債務重組準則意味著,一些無力清償債務的公司,一旦債權人讓步,獲得債務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將直接反映在當期利潤表中,可能極大地提升每股收益水平。據有關機構測算,按這一規定,2006年上市公司可能因此獲得巨額利潤,可增加收益約63億元。
三、對債務重組準則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思考
對于計量屬性的選擇是一個權衡利弊、趨利避害的過程。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價是國際會計準則、美國等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它能有效地增強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為投資者、債權人等眾多利益相關者提供有助于決策的信息,這種做法在技術上的先進性是不容質疑的,但也必須考慮會計實務中的可操作性及其經濟后果,因為會計環境的發展變化對會計準則的制訂和實施有決定性的影響。筆者認為,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必須充分考慮我國國情。
1.經濟環境制約公允價值的應用。
我國正處在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階段,市場經濟發展尚不完善,計劃經濟的影響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并存,證券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雖然在強化公司治理,提高運作透明度,清理違規行為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完善的監督機制尚未建立起來。我國的交易市場還不夠規范,某些領域目前仍缺乏較為規范的公開、活躍的市場。另外,我國仍存在大量國有大型企業集團或企業,其人事權、財權等與政府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它們從事的一些交易不是建立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之上,由此所反映的會計信息很難說是公允的。因此,適宜于公允價值應用的土壤和環境尚不完善,造成公允價值計量方式在實踐中運用十分困難。
2.會計人員素質影響準則實施。
會計準則只是一個生產會計信息的技術規范,它解決的是該如何辦的問題。會計人員的素質對會計準則的正確實施影響很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和會計準則中會計方法的運用。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較差,因而在制訂會計準則時,應盡量減少職業判斷的余地和要求。一直以來,我國采用會計制度這種形式規范會計實務,會計人員熟悉的是記錄和報告這兩個過程,而對于存在著大量職業判斷的確認和計量這兩個環節卻很生疏。就公允價值而言,采用現行市價要求會計人員能夠及時收集和應用交易商品的市價,采用估價技術,熟悉理財學方面的知識,經過綜合分析、判斷,才能熟練地操作。同時,會計人員還應具備計算機方面的技能,以擺脫復雜的計算,減少人工計算的失誤,提高精度。客觀地講,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素質離這一要求尚有差距。
3.應用公允價值缺乏應有的技術手段。
如無市價或市價不可靠時,會計人員還需利用各種估價技術,參考本質上具有相同條件和特征的另一項資產交易的現行市價、折現率等交易條件來確定一個合理的公允價值。如對資產未來產生的現金流量進行預測,再進行折現分析。要及時準確地確定公允價值,在傳統的手工會計情況下是相當困難的,而我國會計電算化的普及仍然不廣。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企事業單位的電算化普及率為30%左右,并且大都是使用最基本的會計核算軟件,各種會計分析、管理軟件還很少見。特別是由于國家整個市場網絡還沒有完全形成,企業與市場的信息無法實現實時在線的聯系,仍靠手工處理,這顯然不利于會計人員對市場價格和具有相同本質的其他資產市價的及時收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用公允價值缺乏應有的技術手段,當然也不現實。
4、公允價值本身可能不公允。
所謂公允價值,其實質無非就是基于主觀判斷的定性因素大于具有量化標準的定量因素。正由于這個原因,公允價值本身公允不公允其實很難說得清楚,對于公允價值的確認問題,也是一個操縱點。公允價值要求一個活躍、流動、健全的市場提供公平交易價格,如果缺乏這一市場就需要通過評估或判斷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等方式來獲取公允價值。而有些資產,如農產品各期價格會發生較大波動,預期的現金流量與實際情況也會產生較大出入。就目前來看,我國公允價值獲取的第一層次交易市場尚不完善,它被引入會計準則究竟是一種進步還是倒退,同樣很難加以論定。即使在最早提出會計準則的美國,近年來也不斷由于公允價值的濫用而發生一系列令人震驚的重大財務丑聞。在歐洲、香港等會計和法律制度據稱相當完善的國家和地區都不難找到同類的證明。對于尚處在轉軌時期的我國來說,在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跟不上的條件下,會計信息沒有不可鉆的空子,沒有打不得的擦邊球,也就更加不奇怪了。其實,正像以往會計規則的每次修訂一樣,盡管其本意都是為了規范,但是,實際上的每一次改變都為新的不規范提供了機會和手段。
5、公允價值有可能再次成為企業操縱利潤的工具。
筆者認為作為新準則亮點的公允價值將難達公允,并極有可能成為利潤操縱的工具。原《債務重組》準則不允許債務人將債權人的讓步確認為重組收益,而新準則中的債務重組交易將以公允價值計量并允許債務人確認重組收益。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很可能會在公司出現虧損的情況下,或者出于維持公司業績或者配股的需要,通過債務重組確認重組收益,來改變上市公司的當期損益。
我國歷史上確實出現過上市公司借助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的情況。98年制定的債務重組準則中的公允價值一度成為一些上市公司為避免被ST和PT的救命稻草,依靠關聯交易債權人的慷慨豁免,或以自身低值資產充抵巨額欠款等方式,這些經營困難的上市公司將不菲的債務重組收益計入利潤,實現扭虧為盈,公允價值成為操縱利潤的工具。在三聯重組鄭百文前,后者僅欠建設銀行的債務就達22億元,為了確保重組成功,建行豁免了14億元,如果這14億元全部作為利潤的話,小小的鄭百文一下子就會由每股虧損兩三元,一躍而變成每股盈利五六元。事實證明,這一會計準則對一些高負債公司利用債務重組蓄意包裝利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種人為因素的影響使資產信息帶有一定主觀色彩,甚至帶來任意操縱會計數據的可能性,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質疑。因此,債務重組準則2001年不得不重新修訂,并取消了公允價值,抑制了一部分利潤操縱行為。可如今,黑變成白、白又要變成黑了。須知中國的銀行多為國有(控股)銀行,能否豁免債務常常取決于地方政府一句話。再則,一些關聯方還可以通過一面豁免債務、一面做高業績來操縱股價、搞內幕交易,吃虧的又是小股民。公允價值計量、債務重組收益可以進利潤的新規一來,包裝利潤又有了機會!
綜上所述,從我國當前的會計環境來看,無論是從可操作性方面、從相關性和可靠性之間的權衡方面,還是從債務重組的特點方面考慮,采用一種全新的計量屬性“公允價值”會遇到各種困難,因而勢必大增提供信息的成本,違背成本效益原則。考慮到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筆者認為,在債務重組準則中運用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基礎應謹慎。
作者:遲麗華 文章來源:遼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