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會計職業道德受到特定時期和環境的民族文化、傳統習俗和價值取向等諸多方面的影響。現階段,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受到新的挑戰,關于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問題已刻不容緩。而影響我國幾千年文化的儒家思想,是否能在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中發揮作用。本文將從儒家思想與會計職業道德之間的關系出發,著重論述儒家思想在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中的作用。
關鍵字:儒家思想 會計職業道德 關系
道德屬于意識形態范疇,是一定社會調節人際關系的行為規范。職業道德是人們從事職業活動中思想行為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準則。而會計職業道德是一般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引導、制約會計行為,調整會計人員與社會、不同利益集團以及會計人員之間關系的社會規范。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會計職業道德受到特定時期環境的民族文化、傳統習俗和價值取向等諸多方面的影響。 由于文化是隨著人類的產生和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并隨著人類和社會的不斷變化而發展變化。在不同區域或不同國家,因自然、地理生態條件、民族生活方式和發展水平及風俗的不同,人民一代代創造和承傳下來的文化環境就亦不同。就我國的文化是傳承了幾千年的,建立在小農經濟、宗法制和中央集權制三位一體的基礎上的儒家文化。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下,必然會影響會計人員的某些觀點和看法,必然會影響到會計工作,進而會計職業道德也受到影響。由于影響是多方面的,所以對其要者進行分析。
一、儒家思想文化在會計職業道德中的適應性
儒家文化源遠流長,如今已不在有正式制度的支持。在社會不斷進步科學文化不斷發展的今天,受國內和國際的局勢、形勢的沖擊,很難期望現時的人們會像傳統時代中的人那樣守信儒家思想文化。但就整個文化民族而言,儒家文化的基本價值沒有完全離我們而去,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左右著人們的思想,從而決定人們的行為。許多相關的研究證實,當今中國人的待人處世、接物方式等,暗中依然有儒家思想文化操縱主持。 “誠實守信,操守為重,不做假帳,遵守準則”是現階段會計工作中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作為會計人員應牢記的會計職業道德標準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堅持原則、提高技能、保守秘密、文明服務。”在遵守會計職業道德過程中,儒家思想起著一定作用。
1.“仁”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是儒家道德的基礎。“仁”的核心是仁愛,也即同情人和幫助人。在遵守會計職業道德過程中應與儒家的仁愛思想相結合,有利于形成尊重人、愛護人的氛圍,有利于創立一個以愛心換取被愛,以奉獻換取真情的良好人際關系環境,從而使會計人員不斷增強奉獻精神,熱心服務,形成友好融洽的工作環境;使會計人員更好的為企業服務,這也屬于會計職業道德的范疇。敬業精神作為一種職業道德要求,理應成為現代人確認自身價值和追求自我完善的倫理規范。現代生產的規模化、勞動的復雜性和高新技術趨勢,從事會計工作和從事其他行業同樣,要求員工敬業重道,樂觀愛崗,要有尊敬首先要源于對別人的愛護,敬業先需要愛崗,這是基本的道德要求。敬業就要愛己、愛人、愛本職工作,同時愛崗敬業是主人翁意識和為人民服務意識的統一。
2.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誠實守信不僅作為為人處世的原則,作為企業商德的核心,而且也是會計職業道德的要求之一。具體的說,作為會計人員的工作就是記錄和計算一個單位的全部財產物資的支付、消耗、使用和存量的情況。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還要計算本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成果。例如,會計數據不實、帳目不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中的誠信原則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儒家思想中“誠信”被視為貫穿天地萬物的基本原則,是天地之道,為人之本。正如大儒所言:“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離婁上》)作為會計人員更要誠實、忠實。會計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求實講真”,其中求實:一是數字求實,即從定量角度準確、真實地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財務收支和經營成果;二是工作務實,要求可以引導出許多具體的道德規范及表現形式,如工作作風扎實等等。所謂講真是真實認真的記錄會計事項,準確地反映經營成果,追求真理。會計的管理層及社會公眾進行經濟決策參考的依據,遵循誠實守信這一原則不僅是會計本職工作的負責,而且有利于協調會計人員同上級之間的關系,讓上級認為此會計人員值得信賴,從而鼓勵會計人員在工作中發揮其應有才能。因此,儒家思想中的“誠信”在我國會計職業道德中起著一定作用。
3.就我國目前形勢看,我國的會計隊伍正處在一個新老交替的過度時期。許多老會計正逐步退休,一大批年輕會計走向工作崗位,我國的會計隊伍日益年輕化。新老會計在不同時代背景條件下形成了不同的特征。老會計是在傳統的計劃經濟下成長起來的,由于客觀環境的約束以及會計人員自身的主觀努力,普遍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他們能夠自覺地服從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達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年輕會計基本上是在改革開放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市場經濟固有的特征都在他們身上表現出來。他們思想解放,具有競爭意識,接受了許多文化教育,有良好的業務技能。但是,他們在奉公守法和敬業精神方面比老會計有明顯的差距。市場經濟中的拜金和個人主義思想對他們產生了很大影響,有些會計人員就會有失會計職業道德規范。這時只有認真考慮后果,及時懸崖勒馬,才能避免惡果發生。這其中離不開儒家思想文化的支撐。儒家思想“以德為本”的道德意識有如下特征:①要有反省意識,經常檢討自己的作為是否合乎正道。正如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是這種反思意識的最佳說明。②當義與利發生沖突時,舍利取義。如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③對社會的道德秩序懷有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后來發展成為關懷意識,最典型的是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上述意識特征很難說在現實社會中找不到蹤跡,這些特征無疑是儒家文化獨有的意識模式。顯而易見,在現實工作中如果會計工作者遵循這樣的道德意識模式,則從事會計工作就能有效的權衡利弊。特別是反思意識的形成,更有利于會計工作者深入了解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以免失范。會計實踐中常見的見利忘義、重利輕信、弄虛作假等不道德的行為會得到更有效地遏制。儒家思想的“和諧”說明義和利在根本上是統一的。當義和利發生沖突而不可兼得時,儒家思想強調義重于利,精神價值高于物質價值,重視道德境界的追求,重視人格尊嚴和氣節。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能見利忘義,惟利是圖,這不是會計職業道德的一種體現。
二、儒家思想文化在會計職業道德中的不適應性
1.我國自古以來奉行的都是社會價值決定個人價值。認為只有在實現社會價值的基礎上,個人價值才能得到體現。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等等。把個人利益同家族、民族和國家的群體價值緊密聯系起來,實際上是一種集體利益至上的價值觀,但往往抹殺了個人能力的發揮。過去,中國人一直生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平均主義主導著人們的生活,工作中尋求個人利益被視為可恥的個人主義加以批評,那時也不存在貧富差距。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效率機制的推動下,個人利益得到承認,在這種條件下,會計工作者個人才能得以發揮,個人價值得以體現,仍然能更好的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推進會計事業的發展,進而更加促進會計職業道德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說,儒家思想文化也有不可取的一面。
2.“中庸之道”可以說大多數中國人都為之崇尚,可稱“中庸”是中國人的天性,在當今中國人的生活中以及各個方面依然盛行。儒家倫理的“中庸”有兩個基本特征:第一,中庸是指恰到好處,過猶不及。在“過”與“不及”之間“中行”。第二,作為儒家特色的中庸之道要求人們在考慮問題、采取行動時,從全局出發,不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這也不一定適應會計職業道德要求。“不進”“不退”則“適中”這種過于謙遜則有迂腐之嫌;推崇清新寡欲,難免疏于參與和進取;安于現狀不求進取,勢必有礙于創新和進步。“中庸”處理問題善于“申時度勢而后行”,不愿冒風險,且講究人際關系抹煞個人觀點;“隱惡揚善”,“執其兩端”往往搞折中。而我國會計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為“求實講真”。其中“講真”要求會計人員不謂權勢、不為利誘,與一切弄虛作假的行為作堅決的斗爭。因而“中庸”不愿冒險“只說三分話”也是不可取的。 我們已在上述兩大點中討論過了儒家思想文化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影響,有其適應性,也有其不適應性。所以說,對待儒家思想文化,我們應堅持科學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首先,儒家傳統的敬業重道,誠實守信,注重反省、反思的思想在會計職業道德中存在著適應性,并有其體現。不但在現實條件、形勢下對會計職業道德產生著正效應,而且更有利于會計職業道德的發展,對加強和完善會計職業道德起著推動性的作用。 其次,在弘揚儒家思想文化的同時,也必須摒棄與會計職業道德不相適應的消極因素和道德弱點。近些年來,我國文化方面的變遷十分明顯,積極、參與、進取、競爭、開拓、創新、變革成為社會主流意識,現代觀念深入人心。從會計方面看,會計工作者從機械、被動地記賬、算賬和報賬,轉變為積極參與會計改革,特別是會計準則的討論和征詢意見的反饋工作,積極參與會計改革的選擇和調整、自發進行必要的財務信息披露,主動參與企業財務和經營方面的決策等等。面對挑戰,會計人員應不斷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個人技術的培養。因而,儒家思想文化中的抹煞個人能力及自身價值發揮的作用,以及不愿冒險、不求進步的中庸思想與會計職業道德是不相適應的。只有摒棄這些消極的思想,樹立競爭意識、創新觀念和民主意識,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才能不斷豐富和完善會計職業道德。
The Thought of the Confucianists and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Abstract: As a kind of ideology,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of accounting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e national culture, tradition and the view of value of special time and condition. At present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newly challenged, and it is very urgent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the constructing of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of accounting. Whether the Thought of the Confucianists which has been influencing the culture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our countr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onstructing of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of accounting? The paper starts from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hought of the Confucianists and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of accounting and stresses on dealing with the important effect of the Thought that the Thought of the Confucianists has on the constructing of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of accounting. Key words: the Thought of the Confucianists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of the accounting relation
參考文獻:
1. 龐長蘭,《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素質探討》。財會研究,2006(01)
2. 宋英,《試論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經濟師,2006(04) 3. 張平,《道德教育與內部控制》。會計之友(下),2006(01)
4. 任俊華,《論儒家生態倫理思想的現代價值》。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03)
作者:陳亮 文章來源:廣東金融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