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會計政策的選擇將直接影響會計信息。隨著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建設的完成,會計政策選擇將成為新會計準則實施的主要手段與工具。如何正確選擇會計政策,在其選擇過程中應堅持哪些原則,這將會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本文就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會計政策選擇 會計信息 原則
會計政策選擇也稱會計選擇,是指企業在既定的可選擇域內,對可供選擇的會計原則、方法、程序進行定性、定量的比較分析,從而擬定會計政策的過程。會計過程其實就是企業會計政策選擇過程。會計政策選擇所產生的會計信息,直接關系到社會經濟效益的分配和影響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與效果,會計政策選擇是會計發揮功能的重要實現形式,科學合理地進行會計政策選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會計政策選擇是國家實施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二是會計政策選擇是維護投資者權益的工具;三是會計政策選擇是所有者理解財務信息的鑰匙;四是會計政策選擇是對會計人員素質與能力的挑戰;五是會計政策選擇是對企業管理者誠信的考驗。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會計政策選擇,既有宏觀經濟效果,也有微觀經濟利益,同時還對職業道德與會計人員素質能力提出了要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正確選擇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會計政策的選擇必須遵循國家的法律意志
會計政策分為宏觀會計政策和微觀會計政策兩個層次。宏觀會計政策是國家為規范會計運行,對其運行的原則、程序和方法所作出的制度安排。國家通過宏觀會計政策,合理地調節和分配社會收益,使社會各主體都能在國家宏觀會計政策的制度安排中,分享其合理的收益,從而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目標。微觀會計政策是在宏觀會計政策的指導和約束下,依據單位會計主體的實際,對微觀主體的經濟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計算,真實充分地報告微觀主體的財務狀況的原則與方法。宏觀會計政策作為國家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微觀會計政策選擇的準繩,所有微觀會計政策的選擇必須嚴格地遵循宏觀會計政策的原則和程序,作出符合其規范的選擇,不能超越國家規范而濫用會計政策。
二、會計政策的選擇必須公允合理
西方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由于資本如此集中,以致兩權分離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投資者對企業的影響能力被日益削弱。在這種情況下,強調會計信息的公允合理提示,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重要。盡管會計本身在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面臨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但公允合理反映應當是最基本的原則。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問題:1.靈活運用而不是生搬硬套。會計政策選擇的發揮首先體現為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對相關理論及準則、制度的準確把握,然后是審時度勢,根據企業內外部條件相機決策,選擇合情合理的處理辦法(包括創新的會計方法),解決會計相關問題,而不是簡單地模仿或效法已有的制度規定,生搬硬套處理經濟業務事項。2.注重實質而不是投機取巧。近年來,不斷出現的會計造假案件極大地震動了社會各界,尤其是上市公司存在著包括通過利用會計政策選擇等手段操縱利潤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企業自主權的擴大和新頒布的具體會計準則的逐步實施,企業會計政策有了較大的可選擇空間,允許企業有微觀會計政策選擇權的本意是讓其能選擇最能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處理方法,但卻成了企業經營者謀取不當利益的手段,并加劇了會計信息失真和國有資產的流失程度。毫無疑問,這些靠“會計魔術”讓企業起死回生的會計行為,打政策擦邊球和投機取巧的會計處理手段,都要受到法律的嚴懲。3.利益協調而不是損人利已。由于會計政策選擇具有調節利益的功能,出于對企業自身利益(甚至只強調大股東利益、管理層利益等)的考慮,管理層有可能利用其會計政策選擇的控制權,不擇手段地尋找和利用對自身有利的方式,從而損害其他相關利益者的行為。這種做法自然要招致其他關系人的不滿和譴責,最終制約企業的發展。因此,管理者在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決策過程中,應當體現如何巧妙地平衡相關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問題,兼顧企業相關利益者的要求,不得作出損害或剝奪企業相關關系人利益的會計政策選擇決策。
三、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應遵守一貫性原則
企業選用的會計政策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和連貫,不得隨意變更。當然,在理解和執行一貫性原則時,不能機械地理解不能變更會計政策。如果已經選用的會計政策使其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再具有相關性和可靠性,企業就不宜以該會計政策處理相關的經濟業務事項,而應從目前的經濟環境和經營情況出發,重新選擇最能恰當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政策,企業應正確處理好保持穩定和適時調整的關系。
四、會計政策選擇應遵守適用性原則
企業選擇會計政策時,理所當然地應與本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理財環境相結合,即企業在選擇會計政策時應考慮行業特征、企業組織形式、資本結構、經營特點、內部管理、現金流量、償債能力等多種因素。會計政策的適用性是確保會計政策得到很好發揮的重要保證。會計政策的適用性還意味著隨著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以及理財環境的變化,會計政策本身要重新作出選擇,以確保在新環境下的新的適用性。對于這一點的理解,與一貫性原則有著相同的辨證關系。
五、企業政策選擇應進行成本與效益分析
企業在選擇會計政策時應權衡提供會計信息的成本效益。在基本的會計信息質量得到保證的基礎上,企業應選擇便于理解和實施 的會計政策,并盡可能地降低操作成本。在操作成本大致相等時,企業就優先選擇能使提供的會計信息更相關和可靠的會計政策。
六、 會計政策選擇要體現謹慎性原則
會計政策的恰當選擇必須充分體現企業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必須對提高企業應付風險的能力、增強企業發展潛力有所幫助。但是,過度謹慎或惡意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將導致會計信息不平衡,有悖“真實與公允”的會計思想,不僅不能真實地反映經營業績,而且會降低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
七、會計政策選擇必須誠實守信
企業管理者及其會計人員,作為會計政策選擇的決策者與執行者,都應做到誠實守信。隨著經濟發展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會計處理趨于更加模糊、復雜,由于會計準則大多是原則的規定,大量的會計事項需要會計人員的專業理解和職業判斷。當企業管理層存在舞弊的沖動時,就會利用對會計政策的不同理解和選擇,做出貌似正確實則錯誤的會計處理,這樣的會計舞弊行為往往具有極大的欺騙性。因此,作為會計政策實際操作者的會計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敏銳的判斷能力,而且要有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精神,否則就不能正確地進行會計政策的選擇,從而導致會計信息質量的降低和利益分配的扭曲。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由于利益驅動,通過濫用會計政策進行會計操縱的現象十分嚴重,對社會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有序運作及健康發展帶來了極壞的影響,因此,加強會計政策領域的道德建設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 陳文浩:《現代企業理財》,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2. 葛家澍:《會計的基本概念》,經濟科學出版社1986年版。
3. 《四川會計》2003年第二期
4. 《上海會計》2005年第四期
作者:菅海平 文章來源:安陽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