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國(地區)的會計模式受其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文化起著支配作用。本文擬從文化視角淺析香港文化對會計的影響。
關鍵字:香港 文化 會計
一國(地區)的會計模式受其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文化起著支配作用。文化可以看作是一個社會共同的價值和觀念,包括價值取向、思維方式、思想觀念、行為準則以及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等。各國(地區)會計模式的形成和發展都受其價值觀的影響。香港也不例外,香港獨有的文化影響著香港會計。
一、香港文化
荷蘭學者霍夫斯蒂德(Hofsted,1980)形成了一套文化模式用以區分各國的社會文化。在他的一項關于各國社會價值觀的研究中,中國香港在各具體方面的得分如下 [1]:個人主義傾向,低分值——25;權距 [2],高分值——68;規避不確定性的意識,低分值——29;長期定位,高分值——96。具體地說,香港文化表現為:香港人更注重家庭,崇尚個人主義較弱,對社會不公現象表現出較大的容忍,更易于接受法律的控制;香港人規避風險的意識較弱及傾向長期定位,使得香港人靈活性多于統一性,講求實效性,富有冒險和創新精神。
香港人的這些文化特征是與其歷史背景和地理位置息息相關的。在香港,華人占總人口97%以上,傳統的家族觀念、儒家思想已根深蒂固。另一方面,香港長期受英殖民者統治,又由于其地處歐美與亞太地區聯系橋梁的特殊地理位置。因而,在這里,東西方文明交織,傳統觀念與現代意識交匯,撞擊出獨具魅力的香港文化,即在濃郁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下, 又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總體而言,香港文化集中表現為:自由性、開放性、求實性和家族性。香港的這些文化特性也深刻地影響著會計。
二、香港文化對會計的影響
1、自由性
香港經過長期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熏陶,在這里聚合成西方自由的文化氛圍。這在香港會計上也多有體現:(1)在會計管理體制上,香港會計職業界強調自我管理。通過民間權威會計職業團體組織——香港會計師公會來管理會計活動,政府干預較少。例如,由香港會計師公會制定和頒布會計準則和會計指南,提供原則性指引,各企業則遵照這些指導自行制定會計制度。(2)在會計處理上強調職業判斷,自由選擇。如:企業可根據經驗估計折舊性資產的使用壽命,折舊方法可在直線法、余額遞減法、工作量法中自行選擇;企業對所有已知債權都提取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由公司總裁自行確定;對貨幣計量無硬性規定,而是由企業自定,同時列報幣種;香港課稅年度為公歷4月1日到次年的3月31日,但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行選擇會計年度,如公歷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或公歷1月1日至12月31日;允許使用直接法或間接法編制現金流量表;允許企業選擇成本模式(即不再重估)或者公允價值模式來計量投資性房地產;判斷資產減值中的個別認定法運用更為普遍,更強調公司和會計師的職業判斷等等。
2、開放性
香港地處東西方文化交匯的特殊地理位置上,隨著東西方不斷發展的經濟、貿易交流,形成一個兼收并蓄、多元化的文化體系。在這里開放化、國際化的文化氣氛促使香港會計及其組織日趨國際化:(1)香港會計師公會無時不在加快向國際會計準則(IAS)趨同的步伐:①由于特殊的歷史背景,在1992年以前,香港制定的會計準則主要參考英國會計準則。為了國際化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要求, 1992年以后,HKSA便轉向以國際會計準則(IAS)為基礎;②1995年,HKSA發布了參照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聲明而制定的財務框架說明;③2003年末2004年初,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發出了多項新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及對多項國際會計準則(IAS)做出了修訂。這些新修訂和新發出的準則,除IFRS3企業合并以及相關的對IAS36和IAS38的修訂之外,于2005年1月1日開始的會計年度生效。香港會計師公會也隨即發布了新準則,并對現有的準則體系進行了重構,把香港標準會計實務公告,正式更名為香港會計準則(HKASs),并且按照國際會計準則的編號進行排列和命名。新修訂的香港會計準則,絕大部分也會在2005年1月1日及其以后開始的財務報告期生效;(2)為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在國際上的地位,香港會計師公會于2004年9月8日宣布,公會將全面推展新的策略性方向、采納全新企業形象及標志和實施一系列新措施,并將其英文名稱由Hong Kong Society of Accountants更新為Hong Kong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HKICPA)。此外,公會推出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方案,其中主要措施包括:①根據由立法會通過、8日生效的《專業會計師(修訂)條例草案》實施的改革,讓香港會計專業監管制度更趨獨立開放并提升其透明度;②建立國際聯盟,促進國際業界在財務準則的監管、教育及管治領域采用統一標準;③公會通過與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中注協)在CEPA(《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框架下達成考試科目相互豁免協議,從而與內地有關當局發展更緊密關系;(3)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在香港均設有分支機構。香港會計師事務所的密度較大, 達到平均每萬人就有一家。與世界經濟發達國家一樣,香港會計師社會地位高,受人尊重,個人報酬收入優厚。
3、求實性
香港人在觀念上講求實務,不尚空談,重現實。在價值取向上,傾向實用主義。這在會計上得到了充分反映,即“真實和公允”地披露會計信息。例如:(1)在資產計價方面強調公允價值的運用:允許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短期投資重估計價;債務重組中的非貨幣性資產以公允價值入賬;(2)在財務報表信息披露上強調公允性:對未能在財務報表中揭示的企業財務經營狀況信息,規定必須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提供編制基礎和選擇運用的會計政策,披露準則要求的但沒有在財務報表提供的信息;提供財務報表沒有列示,但對公允表述卻是必要的附加信息;披露終止經營有關信息、待出售資產及負債、所屬的收入和費用等;(3)所有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都應在資產負債表上確認,并廣泛采用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基礎。為交易而持有以及其它指定的金融工具,其公允價值的變動都計入利潤表;(4)因為后進先出法與物質實際流動不一致,香港會計準則不允許采用后進先出法計價存貨;(5)企業根據投資回收的可能性區別對待提取投資損失準備,有的按年末余額全額提取,有的按年末余額一定比例提取; (6)對于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處理與內地不同,香港只能按當年實際發生額,計入當期費用,報稅局核準后再扣減;(7)香港股本項目包括注冊股本和已發行股本兩項,與內地相比,股本不是按投資主體區分,而是按股東所享受權利列示,更符合報表使用者的編制要求。
4、 家族性
香港人是龍的傳人,深受中國傳統家族觀念影響,比較注重人與人之間的血緣關系,因而香港企業很多是家族企業。香港會計師工會的調查指出香港公司的相當一部分是由家族擁有的(HKSA,1997,pp2-12)。家族企業造成關聯交易較多,這在會計表現為:在現金流量表中,除列示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外,還單列對子公司/聯營/ 合營企業的投資現金流量。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建新.《國際會計》,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230
[2]鄭德良.香港經濟發展與文化,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12-13
[3]胡蓉,朱俊利,程娟.大陸與香港會計準則差異及原因.北京統計,2004;4:55-56
[4]鄭淑華.中國大陸與香港財務會計制度的比較.林業財務與會計,2004;7:8-10
[5]http://www.hkicpa.org.hk/
作者:李曉菁 文章來源:廈門大學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