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综合一区,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加大財政支農力度 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

加大財政支農力度 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只有發展好農村經濟,建設好農民家園,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財政支農工作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如何發揮更大的作用,促進新農村建設,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我們要始終不渝地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財政工作的重點,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十五”時期張掖市財政支農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十五”時期,我市緊緊抓住國家“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多予、少取、放活”、實施“三減免、三補貼”等一系列“三農”工作方針和政策發生重大轉變的歷史機遇,按照“發展抓項目”的工作思路,積極發揮公共財政職能,加大投入,強化管理,創新機制,提高效益,財政支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力地促進了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和“產業富民”戰略的實施。
1、積極籌措資金,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笆濉睍r期,全市各級財政部門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調整資金投向,多渠道努力增加對財政支農資金投入。全市農業、林業、水利氣象、支援不發達地區和農業綜合開發支出累計達到7.57億元,比“九五”時期的3.68億元增加了3.89億元,增長106%,年均增長15.52%。各級財政部門綜合應用財政貼息、以獎代補、有償借款等多種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金”的杠桿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業和農村,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農業投入體系,促進了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2005年,全市農業增加值達到35.75億元,比2000年的25億元增長43%,年均增長7.42%。
2、認真落實政策,促進了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全市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落實國家“三減免、三補貼”的惠農政策,逐步在全市范圍內全面取消了農業稅、牧業稅和農業特產稅,實現了農牧業生產環節“零稅負”,全市農民負擔持續減輕。“三減免”政策使全市農民累計減負達11904萬元,人均減負120.98元,畝均減負49.1元,加上2004年以來落實的糧食直補資金和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3023萬元,全市農民得到的現金收益達14927萬元,人均152.3元?!叭郎p免、三補貼”政策的落實,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有效調動了全市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2005年,全市糧食總產量達8.73億公斤,為“十五”期間糧食生產最高年份。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751元,比2000年的2860元增長了31.15%,年均增加177元。
3、突出支持重點,項目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笆濉睍r期,全市共爭取621個支農項目,落實資金3.79億元。一是改善了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增強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促進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二是壯大了優勢農產品基地,創出了一批優勢農產品品牌。三是提升了農業產業化水平。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鏈條不斷延伸,農民、龍頭企業和市場之間的關聯度進一步加強,全市農業產業化水平得到較大提升。四是支持了農業生態建設,有效地遏制了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實現了生態建設“跨越式”發展。五是推動了農業科技進步。全市農業科技普及率達86%以上,科技進步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52%,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4、創新工作機制,扶貧開發穩步推進。五年來,爭取財政扶貧資金6865.1萬元,以整村推進、異地移民搬遷為重點,著力支持貧困地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科技扶貧、產業開發,勞務輸出等工作,增強了貧困鄉村和貧困人口自主發展的能力。在扶貧開發工作中,一是對扶貧資金實行專戶管理,通過封閉運行,有效保證了資金的??顚S茫欢侨嫱菩辛朔鲐氋Y金縣級報賬制,減少了違規使用資金的現象;三是積極開展了扶貧與退耕還林相結合、扶貧信貸貼息資金改革試點等工作,探索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管理的新機制;四是全面啟動了財政扶貧資金監管信息系統,大大提高了資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實現了對財政扶貧資金運行和使用情況的全過程動態監控。
5、強化規范管理,提高了工作水平。一是加強了農業財政制度建設。先后制定了《張掖市農村小康住宅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張掖市動物防疫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和《關于加強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的補充通知》等管理辦法,在制度建設上邁出了新的步伐。二是對重點支農資金進行項目管理。支農專項資金都采取了標準文本申報制度和專家評審制度,重大動物疫病防治、農機具補貼等資金都實行了政府采購制度。三是加強資金的監督檢查。嚴格按照制度規定,及時查處各種違紀違規問題,保證了資金安全有效使用。四是農業綜合開發規范管理形成了項目申報、評估論證、地方配套、法人負責、工程監理、招投標、資金公示、檢查驗收、績效考核等十個方面的制度體系。
總體來說,“十五”時期是我市財政支農投入最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最快的五年,也是財政支農工作取得成效最大的五年。但我市財政支農工作中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
一是地方財政對“三農”投入與實際需求相比嚴重不足,特別是市縣農業投入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二是發展抓項目,在用足用好政策上還有差距;三是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欠帳較多,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面還不夠寬;四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公共財政體制相適應的財政支農機制還不夠健全,支農資金使用分散的現象仍然存在。
二、“十一五”時期全市財政支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十一五”時期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總目標、總要求,也是做好新時期財政支農工作的行動綱領。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擔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努力增強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十一五”時期,財政支農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張掖市委、市政府發展抓項目、實施三大戰略(產業富民,工業強市,推進城鎮化進程戰略)和七大項目(電煤鎢鐵種芋紅項目)體系建設的工作思路,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增加支農投入,完善支農政策和機制,規范和加強資金管理,不斷提高工作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穩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目標,從財政職能出發,“十一五”時期財政支農工作的重點是:
1、建立長效機制,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投入是關鍵。一是要大力增加財政支農資金,要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支農投入“三個高于”的要求,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切實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力度;二是要全面落實財政支農的地方財政配套保障制度,按照要求,堅決落實好地方財政配套資金;三是積極探索整合財政支農資金的有效途徑,通過資金整合,“放大”資金使用效益;四是要積極協調,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土地出讓金、水電、礦產等開發收益要安排一定資金用于農業投入的相關政策;五是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和杠桿作用,鼓勵、引導社會各方面的資金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通過以上措施,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農業投入體系,形成支農資金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
2、緊密圍繞農村財源建設,為全市現代農業和農民持續增收奠定基礎。一是要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探索有效扶持方式,集中資金,以農產品加工業為重點,支持潛力大的馬鈴薯、大麥、蔬菜、制種、草畜、中藥材、釀造原料、果品等優勢產業龍頭企業,擴大規模,增加市場份額,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二是要支持農林特產財源建設,發展農林特產。重點扶持一批具有區域特色和資源優勢的農林特產品生產基地和精深加工項目,培育和帶動優勢產業,拉長產業鏈條,促進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三是要支持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支持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工作,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發展;調整補貼重點,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四是要支持建立有效的動物疫情防控體系,促進全市畜牧業健康發展。繼續加大防疫經費投入,按照“強化公益性、放開經營性”的原則,有保有壓,著力支持防疫體制改革,逐步形成有效的疫情防控機制。支持發展草食畜牧業,優化品種結構,支持實施畜禽良種工作,重點支持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試點,推動草畜產業、特種養殖業發展。五是要加大支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整合資金,較大幅度增加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投入,加強資金監督管理,擴大農民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幫助農民掌握先進實用技術和一技之長,提高外出務工的本領。五是以財政資金參股項目為龍頭,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今年國家農發辦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投資參股試點,省上初步確定三戶企業作為我們省首批投資參股經營試點備選項目,我市的有年金龍馬鈴薯系列產品加工和金鷹優質專用面粉加工兩個項目上報國家農發辦,爭取立項扶持,申請中央財政參股資金4500萬元。與此同時,山丹高原龍羊肉系列加工和高臺縣油脂廠棉籽油加工項目也經省上評估,初步確定財政扶持資金600萬元。要按照省上的統一部署,做好投資參股的各項工作,確保試點圓滿成功,為全省擴大試點探索和積累經驗。
3、認真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為全市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尋找途徑。要加大財政扶貧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機制。根據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積極總結和探索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路子。大力推進以“整村推進”為重點的扶貧新模式,整體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重點扶持已搞好鄉村建設規劃的村間道路建設。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扶貧資金分配機制,保證扶貧資金分配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合理性。積極做好財政扶貧資金縣級報賬制工作,加強資金管理,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
4、大力支持生態環境建設,為全市農業抗災救災創造條件。積極爭取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和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等重點林業建設工程項目資金,改善生態條件,及時跟蹤資金使用情況,為減少自然災害創造條件。建立有效機制,支持農業抗災救災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建立和完善救災抗災應急機制,及時跟蹤各種災害發生發展的動態,提高救災抗災工作能力。堅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確保救災款項及時撥付到位。
5、發展社會事業,為新農村建設創造和諧環境。大力發展農村公益基礎設施、教育、衛生等農村社會事業,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笆晃濉睍r期,要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科學合理地配置公共財政資源,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城鄉共同繁榮。要在支持農村道路、農村能源等農村公益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減少農村貧困人口。要從統籌城鄉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積極支持農村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文化等農村社會事業;要在2003年山丹縣先行試點基礎上,將甘州區、高臺縣作為第二批“新農合”試點,進一步擴大試點面積,總結“新農合”經驗;要將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工作推向深入,落實好地方配套;要通過各種渠道全面提高農村公共財政服務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6、堅持規范管理,提高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加強管理是財政支農工作永恒的主題,改革創新、完善機制是財政支農工作充滿活力和動力的有效途徑?!笆濉睍r期我們工作的實踐充分說明,財政支農事業要健康發展,必須依靠加強管理,不斷提高管理水平;要破解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難題,必須在改革創新、完善機制上下功夫?!笆晃濉睍r期,要按照依法行政、科學理財的要求,從項目篩選、申報審批、資金監管、檢查驗收、績效考核、違章處罰、隊伍建設等環節入手,整章建制,規范程序,改進手段,提高素質,努力做到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推進財政支農工作再上新臺階。
7、加強財政支農隊伍建設,造就勇于開拓的財政支農干部團隊。要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使命,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就必須鍛煉和造就一支素質高、業務強、精于管理、勇于開拓的財政支農干部團隊。要加強思想教育,改進工作作風,堅持科學發展觀,增強創新意識,加強溝通協調,積極開展調查研究,超前思考研究工作中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加大新知識、新技能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干部的整體素質,培養造就適合新時期財政支農工作要求的各類專門人才。要發揚刻苦鉆研的精神,在理論聯系實際上狠下功夫,在嚴格執行政策、依法辦事上狠下功夫,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把廉政建設當作一項長期任務來抓,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做到勤政廉政,警鐘長鳴。
(作者:張掖市財政局副局長、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
作者:廖永宏 文章來源:張掖市財政局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