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综合一区,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論公允價值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中的應用觀

論公允價值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中的應用觀

摘 要 財政部日前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其中擴大了公允價值的應用范圍。本文首先討論了公允價值的定義;然后在決策有用性觀點的基礎上,從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的角度比較了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的利弊;進而詳細闡述公允價值在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中的應用觀,用以幫助會計報表使用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最后說明公允價值應能在會計核算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新企業會計準則 公允價值 賬面價值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其中包括39項企業會計準則和48項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并宣布將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實施。對比當前正在施行的企業會計準則,新企業會計準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中公允價值的應用成為一大亮點。此次準則體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資產減值、租賃和套期保值等方面采用了公允價值計量。但從總體上來說,筆者認為新會計準則體系對公允價值的運用還是比較謹慎的。
一、公允價值的定義
對于公允價值(Fair Value),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定義。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1999年發布的《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98段指出:“在公允價值定義中隱含著一項假定,即企業是持續經營的,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會大幅度縮減其經營規模,或按不利條件進行交易。因此,公允價值不是企業在強制性交易,非自愿清算或虧本銷售中收到或支付的金額(IASC,1999)。”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于2000年2月頒布的第7號概念公告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公允價值是當前的非強迫交易或非清算交易中,自愿雙方之間進行資產(或負債)的買賣(或發生與清償)的價格(FASB2000)。”我國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把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對比以上對公允價值的定義,筆者認為這個定義充分考慮了基本國情,是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
二、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的利弊
財務會計在理論上有個基本問題:如何平衡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賬面價值側重于解決會計信息可靠性,而公允價值則強調解決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美國會計協會(AAA)把會計定義為確認、計量和傳遞經濟信息進行決策的過程。從決策有用性的觀點來看:相關性和可靠性哪一個對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更有用?這始終是理論界長期以來爭論不休的焦點。實質上這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進行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博弈的結果。眾所周知,我國現行《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資產的入賬原值為其歷史成本,即資產取得時的實際資金消耗量,而且原值數額一經確定便不得隨意更改。換句話說,資產是以歷史成本作為賬面價值入賬的。可以看出,現行規定較多地選擇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但隨著我國入世進程的加快,我國正在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最終要和國際接軌。在一些發達的西方國家里,公允價值已經運用的較為普遍。筆者認為,此次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應用范圍的進一步擴大是國內會計準則和國際接軌的重要標志。從公允價值的定義可以看出,公允價值實質上是完全市場對資產或負債價值的評估,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等方法都沒有以市場為標準,而公允價值則突破了傳統會計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只提供過去會計信息的局限性,對于投資者判斷企業未來價值更具有決策相關性。所以對于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資產減值、租賃和套期保值等會計核算對象來說,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顯然要好于其他方法。
三、公允價值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中的應用觀
(一)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確認、計量和披露觀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個企業的金融資產,并形成其他單位的金融負債或權益工具的合同。金融衍生工具則包括遠期合同、期貨合同、互換合同和期權合同,以及具有遠期合同、期貨合同、互換合同和期權合同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特征的工具。2005年我國金融市場出現了多種金融工具,如權證及其創設制度,短期融資券,資產證券化產品,新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債券遠期交易等。可以說2005年是金融創新的“元年”。2006 年金融產品的創新速度將進一步加快,主要包括:ETF 產品大規模增加、備對權證或將推出、利率互換的推出、債券回購的再規范、國債期貨和股指期貨的漸行漸進、資產支持票據(ABCP)的問世等。隨著各種金融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出,使其在金融企業內的作用日益重要,如何初始確認和計量、后續計量、期末估價及減值等問題變得不可回避。由于金融及金融衍生工具具有短期在市場中價值變化比較大的屬性,所以用歷史成本等其他方法計量是不能正確反映市場價值的,而用公允價值計量能更好的反映其市場價值。例如,一家上市公司以每股10元的價格在證券市場買入了100萬股股票,到期末該股票漲到了20元。如按照歷史成本的計價方法,該公司的1000萬元賬面所得是不能計入當期利潤的,體現在報表中的股票價值仍然是按照10元的成本計價。但按照公允價值的計價方法,這部分股票將按照20元計價,并且將為公司增加1000萬元投資收益。FASB在1998年發布的第133號財務會計準則(FASB133)《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活動的會計處理》中明確提出:“公允價值是計量金融工具最佳的計量屬性,對衍生工具而言則是唯一相關的計量屬性。”從新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七條第一款、第八條第一款、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條規定都可以看出,新會計準則對金融工具初始確認和計量、后續計量、期末估價、減值等都是以公允價值為標準的,其實質是要求對交易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或負債按公允價值進行計量,這樣能更好的反應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滿足會計報告的使用者決策的需要。
隨著我國匯率和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匯率和利率會在一定幅度內自由波動。例如:自去年7月我國實施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一度接近3%。2006年3月份,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在出現了連續升值300多個基點后又連續下跌120多個基點的情形,這在人民幣交易史上并不常見。鑒于此,金融企業迫切要求通過各種金融及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匯率和利率的波動對企業資產和負債產生的風險,套期保值自然就成了理想的選擇。新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第二條規定:套期保值(以下簡稱套期),是指企業為規避外匯風險、利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股票價格風險、信用風險等,指定一項或一項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抵銷被套期項目全部或部分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顯然,套期保值也是用公允價值作為計量標準的。
眾所周知,金融工具的主要目的是轉移風險和收益,然而金融工具業務長期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反映,難以為投資者提供更為相關的上市公司的決策信息,導致投資者抵御金融市場風險的能力大大降低了。在通常狀態下,有關交易頻繁且金額巨大的金融工具交易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為了適應高風險環境下投資者的決策需要,金融工具應納入會計核算范疇。隨著我國金融創新速度的進一步加快,用公允價值作為金融工具的計量屬性,有利于把金融工具從表外移入表內核算并在報表附注中對外披露。《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第十六條規定:企業應當披露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這種做法迫使企業提高其資產管理水平和風險控制水平,使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對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有更好的理解,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
(二)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后續計量與期末估值觀
2000年5月3日,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正式發布了《國際會計準則第40號——投資性房地產》(IAS40)。在該準則中,“投資性房地產” 被定義為賺取租金或為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而(由業主或融資租賃的承租人)持有的房地產(土地或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或兩者兼有)。新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第二條規定:投資性房地產,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在現行企業會計制度下,人們將企業投資性房地產作為一般的固定資產看待,并按其估計使用年限提取折舊。但是,這種固定資產凈值往往不能反映投資性房地產的真實價值。投資性房地產在經過數年以后,它們的市場價值不僅可能高于其賬面凈值,而且還能高于其賬面原值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以商品房為例,自從國家推出貨幣化分房的政策以來,商品房的市場價格基本上在上漲,近幾年漲勢尤甚。若一個企業進行房地產投資,在現行會計制度下此房地產應按歷史成本記入企業的固定資產,并按其估計使用年限提取折舊。顯然,這種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房地產的市場價值,歪曲了企業投資的真實含義,不利于會計報表使用者了解企業的真實情況,并給企業當局進行利潤操縱提供了很好的機會與很大的空間,極大的損害了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利益。所以,將投資性房地產作為一般的固定資產計量和提取折舊顯然是不適合的。《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第十條規定: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已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得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第十一條規定: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另外,期末應將投資性房地產按公允價值進行估值。第十一條規定: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應當以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可見,新會計準則規范了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與期末估值,提出以公允價值為標準,這樣對企業本身、投資者、債權人、企業主管部門及社會公眾都有益。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此次在企業會計準則的修訂中擴大了公允價值的應用范圍,提高了會計報表信息的相關性,使我國和國際通行的會計處理慣例又近了一步,也使會計報表的使用者能更好的獲知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幫助其做出正確的決策。當然,公允價值的“前臺”運用有賴于發達的資本市場、完善的資產評估制度以及相關配套法規等“后臺”的支持。沒有相應的“后臺”支持,公允價值無異于海市蜃樓。隨著我國對資本市場、資產評估業等的進一步規范和建設,公允價值應能在會計核算中發揮更大的空間。上面只是對公允價值在新會計準則中運用的初步討論,還有待于更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參考文獻
[1] Robert N. Anthony, David E. Hawkins, Kenneth A. Merchant. Accounting: Text and Cases (11th Edition) [M].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4:6
[2] [加]威廉姆 R. 司可脫著.財務會計理論.[M] 陳漢文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4,33-38
[3] 張鐵鵬,胡天彤.2005年金融創新回顧與展望.[R]渤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006-2-22:1
[4] 楊如彥,:鄒民生,孟輝.中國金融產品創新報告(2006). [N]上海證券報. 2006-02-24
[5] 陳玉榮.淺析公允價值在我國應用的現狀及前景. [J] 事業財會.2003,4:66-68
[6] 王李霞.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研究. [J] 價值工程.2005,11:24-26
[7] 劉靜.我國衍生金融工具研究述評. [J]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5,5:25-28
[8] 陳美華.公允價值概念剖析. [J] 會計之友.2004,10:41-42
[9] 匯率波動加大考驗企業抗風險能力. [N]上海證券報. 2006-3-16
[10] 章美珍.《投資性房地產》準則將帶給企業的利弊. [J] 會計之友.2005,9:87-88


作者:王雷 文章來源: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 江蘇徐州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