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综合一区,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我國實施社會責任披露制度的時機已趨成熟

我國實施社會責任披露制度的時機已趨成熟

【摘要】我國政府、企業、媒體和公眾已越來越關注企業社會責任情況,各種跡象表明在我國推行社會責任披露制度的時機已趨于成熟。本文闡述了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披露制度重要意義,并從社會責任披露的制度建設、披露內容、披露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歐美發達國家的企業已普遍披露社會責任信息,但在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披露尚處于認識與探索階段。目前,我國正在大力建設和諧社會,國家“十一五”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中首次把單位GDP能耗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等具有法律效力的8個約束性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體系中;一些組織和地方政府也正在推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2005年12月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發起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聯盟正式成立,聯合與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推進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事業有組織地開展,并為中國企業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提供理論的指導與支持;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于2005年頒布了《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并正采取措施在全國行業范圍內推廣實施。深圳市于在2006年在全國率先制訂了《深圳推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導意見》(討論稿),目前正通過多種形式向社會各界和市民征求的意見,準備在全市全面推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許多報紙、電臺、網站等媒體越來越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光明日報》正通過“光明公益報告”專欄系列報道跨國公司和我國一些大型企業的企業價值觀、社會責任理念及其履行社會責任的事跡;越來越多企業注重企業社會責任披露,有些跨國公司也開始在我國推出專門的社會責任報告,國家電網公司也在2006年3月正式對外發布了我國中央企業的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國家電網公司2005社會責任報告》。種種跡象表明,在我國推行社會責任披露制度的時機已趨于成熟。

一、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披露制度的重要意義

1、建立社會責任披露制度有利于政府加強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宏觀監控。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政府需要加強宏觀調控作用。舉世矚目的“十一五”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綱要提出了我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在22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首次把全國總人口控制、單位GDP能耗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耕地保有量等具有法律效力的8大約束性指標納入指標體系,這不僅顯示出黨中央、國務院對建設和諧社會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決心,也凸顯了政府強化人口資源環境和公共服務人民生活等方面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責任。各級地方政府政府要首先要合理配置公共資源以加強,更重要的是各級政府要運用行政力量,加強執法監督,采取有效的政策手段促進企業從職工、消費者、社區、環境等方面全面履行社會責任。
政府要運用行政力量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和考核,就要求企業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上全面、準確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而根據目前我國企業會計信息無法了解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只有通過社會責任會計客觀、公允地披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政府有關部門才能全面評價企業的業績和對社會做出的貢獻;同時,通過對企業社會責任披露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可為政府部門制定國家經濟政策、配置社會資源提供決策依據,促進經濟、人文、環境、社會和諧協調發展。

2、建立社會責任披露制度有利于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目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觀念還不強,有的企業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差,安全生產事故頻頻發生;有的企業依靠減少職工收入福利來謀取利潤,忽視職工工作條件和教育培訓;有的企業缺乏環境意識,隨意排放廢棄物;有的企業向消費者提供有損身心健康的產品甚至是假冒偽劣產品;有的企業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偷逃國家稅收,等等。這些企業行為與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格格不入,也嚴重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而建立社會責任披露制度有利于企業經營者樹立企業社會責任觀念,按照和諧社會發展的要求開展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雖然說企業社會責任必然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但履行社會責任將有利于吸引人才和提高員工積極性,使企業與廣大相關利益群體形成和諧關系,改善企業社會形象,增強企業競爭優勢。社會責任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實施能增強企業社會責任觀念,將企業社會責任落到實處。

3、建立社會責任披露制度有利于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西方發達國家早在二十世紀初就提出了社會責任觀念,近年來更進一步演化為社會責任運動,社會責任已成為企業重要競爭策略。《財富》雜志在對1000家公司的調查中發現,95%的被調查企業堅信必須采用更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行為以維持他們的競爭優勢。國內外各種公司聲望調查、最佳公司排名都顯示出使用社會責任標準評價公司的趨勢。2004年以來,歐美的跨國企業紛紛對供應鏈上的中國企業實施諸如SA8000等社會責任標準認證,許多企業因為不符合要求而被取消了供應商資格,廣東省社科院調研統計顯示,目前深圳市大約有六成的出口企業遭遇跨國公司不定期的社會責任審核。因此,我國企業要盡快應對國際環境挑戰,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并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投入產出情況進行確認、記錄和計量,并及時對外報告和披露,反映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進行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為企業開展國際競爭創建良好的國際環境。

4、建立社會責任披露制度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心企業社會責任的良好氛圍。
和諧社會要求企業不僅要對股東負責,還要對職工、供應商、顧客、消費者和社區居民等利益相關群體負責,企業要與各利益相關群體形成互惠合作及互相信任的關系。隨著建設和諧社會目標的深入人心及社會責任運動在國際社會的普及,各利益相關群體越來越希望通過企業財務報告了解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信息。跨國公司等采購商需要了解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以確定是否保持其供應商資格;顧客需要了解企業能否提供優質、安全、可信賴的產品和服務;職工更需要了解企業在權益保障、薪金待遇和教育培訓等信息;社區居民需要了解企業在環境保護、社區建設、公益事業等方面的貢獻情況;咨詢中介機構、研究機構和宣傳媒體需要在了解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開展的各項工作及取得成效基礎上對企業進行全面公正評價。企業根據各相關利益群體的需要迅速建立起制度化和成熟化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及時報告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提高企業形象,與企業各利益相關群體建立起和諧關系。“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建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公開機制能夠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在全社會樹立起社會責任意識。

二、我國推行社會責任披露制度的建議

1、企業要轉變觀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并及時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
企業作為市場獨立經營的主體,需要通過合法、公平的經濟活動獲取必要的利潤,保證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如果用浮躁、短期的眼光來看,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似乎是同企業的經濟利益對立的,但是如果用長遠的、可持續的視角來觀察,兩者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在建設和諧社會和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企業并不僅僅是一個盈利組織,更是社會的一個基本單元,雖然追求經濟利益仍然是企業的主要目標之一,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在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協調發展過程中才能實現。雖然履行社會責任意味著企業要增加資金投入和提高生產經營成本,但更多的研究與實踐證明,社會責任與企業經濟效益之間存在正相關性。美國Curtis C. Verschoor教授2002年對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業績關系的實證研究表明,《商業倫理》雜志基于社會責任評出的100家“最佳公民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要明顯優于“標準普爾500強”中的其他企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完全可以轉化為現實競爭力。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履行社會責任已經不是企業可做、可不做的“善舉”,而是企業要生存、求發展的必然選擇。當然,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來說,要積極通過適當的方式披露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努力,讓企業社會責任價值“顯性化”,使公眾認識到企業的努力,認可企業價值,同時給予企業足夠的回報。

2、制定強制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會計制度。
企業的社會責任,如果沒有制度的約束,往往會流于形式。雖然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自身的事,但企業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發展和運作的,企業社會責任并不能完全僅靠企業家自身的覺醒形成,政府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推動,政府主導推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既是順應世界潮流的客觀需要,更是解決經濟社會生活中存在的諸多不穩定、不和諧難題,引導企業走上科學發展軌道的迫切要求。具有法律效力的8大約束性指標已首次成為我國“十一五”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規定的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新《公司法》第五條也明確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這也是我國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提出企業社會責任的義務。但是,如果沒有相配套的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披露社會責任的相關措施,國家的這些政策和法律就會成為一紙空文。同時,這些政策法律也為制定強制企業披露社會責任的會計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
從國際會計慣例看,法國政府早在1977年就正式頒布法律要求雇員超過750人的組織必須編報年度社會平衡表。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在1975年發布的《公司報告》中也要求企業編制社會責任報告——增值表。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在歐美跨國企業紛紛對我國出口企業實施社會責任認證的今天,我國應制定會計制度要求企業強制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規定企業社會責任披露最低信息要求,并鼓勵社會責任意識強的企業做更多的自愿性披露。強制性社會責任披露制度可以首先在上市公司和出口企業中實施,然后在全國所有企業推廣使用,推動全部企業全面履行社會責任。

3、完善社會責任披露的內容。
目前,雖然我國有一些企業正通過媒體披露企業社會責任情況,但披露內容還更多體現在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方面上,披露內容的深度、廣度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來說還有較大差距。目前,國際會計界對企業社會責任披露內容尚無統一的認識。受宏觀經濟導向和社會福利主義影響,法國社會責任披露內容強調職工利益;德國社會責任會計則非常重視披露企業對環境保護的貢獻。當前我國正致力于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企業除要向股東、債權人、供應商承擔責任外,還要對職工、消費者、資源環境、社區和政府全面承擔社會責任。對職工的社會責任應包括工資福利、職工醫療、健康和安全保護、教育培訓等;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包括企業誠信、公平競爭、產品的性能與安全性等;對資源環境的社會責任包括能源及原料利用、企業環境保護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環境保護設備資本性投入、環境保護費用支出、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的研究費用等;對社區的社會責任包括企業參與所在城市的改造與開發、公民權利和就業、公益性捐贈等;對政府的社會責任包括遵守法規、納稅情況等。為提高社會責任信息的可比性,建議國家應適時制定相關法規,明確規定社會責任披露的內容,促使企業全面履行社會責任。

4、規范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方式。
為提高社會責任信息的可比性,應在社會責任披露制度中明確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方式。社會責任信息與其他會計信息相比,計量單位不能僅限于貨幣計量方式,應根據社會責任項目特點,全面采用定性披露和定量披露多種方式。如對企業誠信、公平競爭等方面社會責任信息主要可通過文字說明的方式進行定性披露,而對勞動保障、工資福利、環境保護、公益性捐贈、納稅情況可采用實物、時間或貨幣為計量單位,從數量上進行表述和披露。對可以采用貨幣計量的社會責任項目,可在企業現有企業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三大基本會計報表中增設相關項目來揭示企業社會責任,如可在資產負債表中單列用于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的相關資產項目等,在利潤表中將企業循環經濟收入、職工薪酬福利、職工培訓費用、環境保護費用、企業納稅支出等社會責任收入支出單列項目披露,或在報表附注中增加披露社會責任內容。同時,針對企業社會責任內容多,可貨幣化計量項目少的特點,可要求企業在現有財務報告基礎上編制單獨的社會責任報告,如“社會責任年報”或“可持續發展年報”,按年度定期編制并對外公告,促進企業全面披露社會責任信息。

5、實施企業社會責任審計制度。
歐美國家在興起企業社會責任會計運動的同時,也正在推行社會責任審計。如美國投資基金組織和一些社會公共利益監督機構作為外部審計主體對企業實施社會責任審計;調查顯示,財富500強企業的43%在內部進行過企業社會責任審計。為加強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監督力度,保證企業對外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真實性與公允性,我國也應實施企業社會責任審計制度。各級政府審計機構應主動承擔起建設和諧社會的監督職能,加緊研究和實施社會責任審計制度,借鑒國際已有標準建立適用與我國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使社會責任審計有據可依。組織實施審計時,針對企業社會責任審計范圍廣泛、審計人員知識結構要求全面的實際,可由審計機構牽頭組成由審計人員與社保、環保、工程專家共同構成的審計隊伍對企業進行社會責任審計;在社會責任審計方法方面,應改變傳統審計強調對會計記錄進行審查的方式,應審查企業的各種文件、記錄,到企業生產現場勘測,對產品、廢棄物進行調查分析,組織召開員工、管理人員、供應商、經銷商、顧客及周邊群眾等專題調查會議等方法進行審計;在審計結果利用方面,審計人員審計結束后應客觀公正地撰寫審計報告,向政府及公眾公布審計結果,為政府考核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提供依據,給投資者、消費者、雇員等企業相關利益者提供決策所需信息。政府審計機構開展社會責任審計并公布審計報告,是促進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參與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有力監督手段。對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集團也應積極開展內部社會責任審計,及時監督企業各部門和單位履行社會責任情況,建立和實施企業內部社會責任獎懲和考核制度,推動集團所屬單位全面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彥寧. 2005.企業社會責任的新內涵.企業管理,1
2. 張連起. 2005.和諧會計論綱.財務與會計,5
3. 溫素彬. 2005.薛恒新.基于科學發展觀的企業三重績效評價模型.會計研究,4
4. 馬力. 2005.西方企業社會責任實踐.企業管理,1
5. 王莉華. 2003.論可持續發展與社會責任會計.商業研究,16
6. 羅金明. 2003.企業社會責任披露的探討,經濟師,7




作者:羅金明 文章來源:浙江工商大學財務與會計學院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