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稅收收入的快速增長,稅收成本偏高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當前,我國稅收成本偏高,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降低稅收成本已是刻不容緩,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追求稅收效率最大化”,衡量稅收工作的重要尺度,更是我國當前提高稅收管理水平,深化稅制改革的重大課題之一。
當前,造成我國稅收成本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主觀的,有些是客觀的,有些是稅收體系以內的,有些是稅收體系以外的。因此,降低稅收成本主要應從宏觀方面,即國家、政府的角度,和微觀方面,即稅務系統自身的角度去探析。
一、宏觀方面
1、進一步完善稅制。稅制在稅收成本的影響因素中居于基礎地位,稅制一旦確定,也就等于劃定了征稅效率實現的可能區間,它既決定著稅收納稅成本,也對稅收征稅成本有著根本性的影響。我國的稅制應遵循公平、效率原則和簡化納稅手續的原則進一步改革完善,稅收政策盡量完善穩定,不要頻繁變化,以建立一套透明穩定、征納雙方容易掌握操作的稅制。稅收制度無論是內容還是術語都應簡單明確,易于掌握理解,這既會給納稅人計算繳納帶來方便,減少納稅成本,也會提高稅務部門征管效率,減少稅收流失,節省征收費用,減少征稅成本。
2、不斷優化稅收環境。(1)從稅收的經濟環境,即稅源情況來看,發展集約經濟,培養重點稅源是降低稅收成本的基礎。稅源集中,不僅有利于加強征收管理,增加收入,而且有利于減少征管費用,降低征納成本。因此,國家、政府應從宏觀上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集約型經濟,扶持重點稅源,為降低稅收成本提供雄厚的物質條件。(2)從稅收的社會環境來看,凈化社會環境是降低稅收成本的保障。一是完善我國體制環境。轉換政府職能,為依法治稅,公平納稅,減少和消除對執行稅法的行政障礙創造條件,同時又為凈化稅收政策環境,減少政策梗阻,為保證稅收成本最小化提供條件。二是完善我國法制環境。創造一個依法治稅的良好環境,形成良好的納稅秩序;加大稅法宣傳力度,健全社會協稅護稅網絡,完善稅收服務體系,增強全社會的稅收法制觀念和依法納稅意識;建立一支能嚴格執法的稅務干部隊伍,徹底消除稅務人員以情代法的現象。三是完善我國的道德環境。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營造一個依法納稅光榮的社會輿論氛圍和文明環境,形成人人懂法、知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社會環境。
3、對稅務部門加強監管。雖然稅務機關接受政府指令,貫徹執行稅收政策法規,但它仍有一定的獨立性,在對外的稅收管理和對內的成本核算上仍然具有很大的活動空間。所以要對稅務部門加強監管,“垂直部門不能成為監管真空”,要控制、督促其強化成本核算,講求效率,合理預計開支。一方面要加強稅務部門預算管理,切實保證稅收征管需要;另一方面要通過審計審查、財政監察等不同方式對稅收管理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監控,形成一套系統完整的監督制約機制,并對稅務機關隱瞞或提供虛假稅收信息的行為重罰重懲,切實讓稅務機關感受到政府有能力監管稅收信息,從而避免稅務機關“信息欺詐”,實現“少花錢、多征稅”的征稅目標,降低稅收成本,提高稅收效率。
二、微觀方面
1、增強成本意識,牢固樹立稅收成本觀念。要降低稅收成本,就迫切需要稅務部門增強成本意識,牢固樹立稅收成本觀念,必須在思想上徹底摒棄過去的“無本治稅”的舊觀念,把稅收成本與效率的高低作為評價稅務機關工作成效大小的一個重要標準,才能在稅制的確立、機構的設立、征管力量的配備、管理方式的選擇上,將稅收成本作為決策的重要權數,切實遵循“法制、公平、文明、效率”的治稅原則。
2、提高稅務人員素質,加快稅收征管的現代化建設。提高人員素質是降低稅收成本的關鍵,加快稅收征管的現代化建設則是降低稅收成本的有效途徑。同時,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互為因果的。提高稅務人員素質,方能使稅收征管加大科技含量,加快現代化建設;而稅收征管現代化建設的加快,必然要求精業務、有創新、高素質的稅務人員。
提高人員素質,具體來說:一是注重稅收征管中人的因素。稅務部門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觀念,與時俱進更新干部管理理念,實現由以重視“關系”為主的人事管理觀念向以重視“能力”為主的人力資源管理觀念的根本轉變。二是要把好進人關。錄入人員確實能適應稅收工作,主要面向正規高校畢業生,按需擇優招考一批懂稅收、財會、計算機和法律的復合型人才。三是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對現有人員按照所在崗位的需要,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培訓,不斷提高稅務干部的業務技能、執法水平和政治素質。進行愛崗敬業、廉潔奉公教育,提倡厲行節約、艱苦奮斗,反對奢侈浪費和不正之風,增強服務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成才環境,建設“學習型稅務”良好氛圍。四是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競聘上崗,實行分類等級制,拉開收入分配距離,對不稱職人員予以下崗或辭退,形成能上能下、優勝劣汰的競爭局面,按稅收工作崗責要求,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激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以全面促進稅收隊伍素質的提高。
在加快稅收征管的現代化建設,降低稅收成本方面,要堅持科技興稅。沒有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就不可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科技興稅是降低稅收成本的保證。加快稅收征管的現代化建設。具體來說:一是協調稅務系統信息化建設,堅決糾正全國稅務系統信息化建設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統一開發軟件,統一規范征管業務流程,整合現有信息資源,努力促進全國統一、規范、科學、高效的稅收信息征管網絡的形成,盡可能實現與相關部門信息網絡的互聯,資源共享,實現稅源監控,大幅度降低信息化建設成本,減少浪費。二是借鑒郵政、銀行、保險等部門信息化建設以人(服務對象)為本的經驗(如通存通兌),逐步統一納稅人稅務登記代碼,推行稅務登記終身制,促進納稅及時,便捷、利于監控和征管的現代化。三是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設置稅務機構,配置稅務人員。機構設置要充分根據稅源分布狀況,打破行政區域劃分的限制,精簡機制,因地制宜,適當撤并稅源較少,規模較小的稅務所,優化稅務機構布局和整合征管力量,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征管方式和手段,實行多種征管方式并存,徹底降低居高不下的稅收成本。
3、強化稅收成本管理,優化稅收成本支出。要把降低和控制稅收成本提高到稅務管理的高度和層面,通過強化稅收成本管理,優化稅收成本支出,控制和降低稅收成本。一是建立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稅收成本管理體系,嚴格、正確核算稅收成本,形成自上而下的征收成本核算約束機制。二是逐步推行稅收成本預算、決算制度。科學、合理編制年度稅收成本預算,增強稅收支出的計劃性、針對性,避免開支的盲目性。把稅務部門的預算會計和稅收會計結合起來,全盤考慮稅收成本與效率問題,稅務機關可以考慮定期對征稅成本進行統計分析,向政府報告,并向納稅人公開。同時,對納稅人的納稅成本也應充分重視和考慮,并加以調查估算。三是加強財產物資、財務管理等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嚴格控制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如各類培訓中心、會議中心以及其他相關場所等);降低基建規模,力戒講排場、比闊氣,不切實際的大建興建;按照法制、精簡、實用、規范的要求,統一稅務征管資料和軟件開發;合并、精簡不合理的稅務機構設置;精簡會議等措施。四是加強成本支出的統籌安排。如要厲行節約,壓縮諸如接待費,水、電費支出,增加教育培訓、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投入;逐步、適當縮小地區稅務經費分配差距,保證有效機構的正常運轉,促進區域內稅收工作的協調發展等。
4、進一步提升納稅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納稅服務水平,要牢固樹立服務理念,在落實以往各項服務的基礎上,切實為方便納稅人著想,確立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服務方式,手段上不斷創新,向高層次,多元化的方向延伸和發展。如提供個性化服務;因地制宜,大力推行電子申報等繳納方式,進一步簡化辦稅程序;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消除“多頭查帳”,力爭“一家查帳多家認可”等,探索建立適合稅收實情的納稅服務流程,從而大大降低納稅成本,提高納稅人納稅遵從度,逐步培養納稅人較高的自覺納稅、遵從稅法的意識。這樣,就能減少稅務機關關為打擊偷逃漏稅而投入巨大費用,形成良好的納稅氛圍,將從整體上有效降低稅收成本。
5、發揮稅務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作用。發揮稅務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作用,將使稅務機關可以從復雜瑣細的工作中解脫出來,集中力量進行稽查管理。這樣既有利于稅收收入的及時,準確入庫,又有利于精減稅務人員編制,減少稅務機構的費用開支,從而降低征稅成本。在目前我國稅制設置較為復雜的情況下,可減少納稅人了解稅法,核算稅額而負出的巨大時間及心理成本,從而納稅成本也相應降低。因此,目前我國應大力支持稅務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建立和發展,監督規范其正常運行,達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降低稅收成本,促進稅收征管的良性局面。
(作者單位:禮縣地方稅務局)
作者:石彥斌 文章來源:禮縣地方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