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管理會計在經過“三起兩落”后步入了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新世紀。目前,國內會計學術界正高度關注和重視著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本文認為,在考慮我國未來管理會計發展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八大問題。
一、關注國外管理會計發展的一些顯著變化
近十幾年來信息技術和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對管理會計知識體系提出了嚴峻挑戰。最早提出管理會計已面臨嚴重危機的是美國的Johnson和Kaplan教授。他們于1987年合寫的《相關性消失了——管理會計的興衰》一書震動了西方會計界。他們認為,應改變管理會計從屬于財務報告而與規劃和控制不再相關的現狀。現行的管理會計體系應有一個根本性的變革,才能符合當今科學技術和管理科學發展的現實情況。Kaplan教授(1998)在其《高級管理會計》第三版中對1989年第二版和1982年第一版中的內容做了四大變動:①將作業成本法和作業管理作為全書的核心內容;②將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標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為戰略成本管理的主要辦法;③以考核企業經營業績四項綜合指標的平衡記分卡(TheBalancedScorecard)變革傳統的以凈利潤或投資報酬率為主的業績考核法;④將前兩版中的不確定條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線性規劃模型、回歸分析模型等全部刪除。近十幾年來,西方管理會計還產生了一些分支學科,如:作業成本管理會計、適時制生產系統、制造資源計劃、質量成本管理會計、戰略管理會計、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增值管理會計、社會責任管理會計、資本成本管理會計、國際管理會計等以及代理人理論、組織行為學、信息經濟學等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等。另外,在關注世界先進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時,尤其應關注與我國法律環境背景相近的德、法管理會計模式(周紅,1997;謝詩芬,1999)。
二、建議成立中國管理會計師協會,實行管理會計師資格考試,創辦管理會計專業雜志
美、英等國都有管理會計師協會,其成員來自學術界和實務界。管理會計師資格的取得都需經過嚴格的考試,取得資格后,仍需接受繼續教育。在這方面,我們應盡早趕上。我國《會計研究》雜志也發表管理會計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按國外經驗,有必要創辦管理會計專業雜志。
三、典型案例研究將是我國未來開展管理會計研究的發展方向,管理會計研究要走理論與實務緊密結合之路
這也是國際管理會計研究發展的方向。在國外,這種典型案例研究是由學術界和實務界人士共同完成的,其成果體現為管理會計教材中的問題、案例或發表在有關專業雜志上。由于我國缺少管理會計職業組織,學術界和實務界溝通交流較難,因而亟需有關會計職業組織(包括現在的中國會計學會和將來的中國管理會計師協會)加強與實務界的聯系,盡早完成一批具有行業特點的、既有理論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報告。
四、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問題
西方國家不重視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研究。我國迄今也未形成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我國是否需要之?有人認為沒有必要。但李天民教授認為:“管理會計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管理會計對象、職能、目標、概念、假設、原則和方法體系所組成的一個概念框架,并以此來解釋、評價、指導、開拓和完善管理會計實務”。具體來說,可包括:管理會計目的、管理會計信息使用者、管理會計原則、管理會計方法等(潘飛等,1999)。
五、中國要否制定管理會計準則
制定管理會計準則是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中國要否制定管理會計準則?這是1999年10月中國會計學會“管理會計及應用專題研討會”上議論很多的問題之一。會上有三種意見:勢在必行、時機未到、沒有必要。但一致認為,指導和規范是必要的。贊成者設想,準則應包括11個方面內容:管理會計定義及基本活動、管理會計基礎工作準則、單位內部實物控制準則、內部會計控制準則、會計預測決策準則、預算管理準則、成本會計準則、責任會計準則、會計政策制定及執行準則、會計組織職責準則、管理會計實務評估準則。他們主張管理會計準則的制定思路是:案例研究→實務指南→準則;不贊成者則主張:案例研究→指導性行業管理會計規范,即不產生規范性準則。本文同意后一種思路,并認為,在我國財務會計準則體系和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初步建立起來后,再制定管理會計準則為宜。
六、戰略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
戰略管理會計是傳統管理會計為適應劇烈變動的市場環境和激烈的全球性市場競爭而產生的一個會計新分支。關于戰略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前景,一般均認為有必要對其理論和方法加以系統研究,同時也有人認為,它在我國實際上已有應用,只是應用的水平不高;但也有人認為,在中國,實際應用條件尚不成熟。本文認為,戰略管理會計與其說是一種方法,倒不如說是一種觀念,無論條件是否成熟,都需要首先在學術界和實務界樹立起這樣一種新觀念。
七、市場經濟越發展,管理會計越重要
這已成為國內外會計學界的共識。在我國目前尤其如此。著名的管理會計學家、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的CheeChow教授在99上海中國會計學博士生聯誼會上曾說:“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其實是管理會計而非財務會計。”著名的實證會計鼻祖、羅徹斯特大學的RayBall教授在不久前談論中國會計問題時也曾明確指出,建立旨在向國際會計慣例靠攏的財務會計準則其實只是中國國內會計問題的一小部分,中國國內會計問題的大部分是解決國內企業的管理問題。的確,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規范的以對外報告為主的財務會計,但資本市場的繁榮更需要先進的以對內管理為主的管理會計。國企改革的艱難和前景從一個側面昭示了我國管理會計發展的巨大空間。中國會計學會加大管理會計研究力度是大勢所趨。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市場經濟越發展,管理會計越重要。
八、網絡時代將使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分久必合”
強大的現代信息科技的支持不僅能使既往復雜得令人望而卻步的許多管理會計模型、方法(如果其本身是科學的話)的運用成為輕而易舉之事,而且能使許多財務會計信息、管理會計信息和其它非會計信息構成資源共享、多元實時的信息系統。德國管理會計中對現行成本信息的重視實質上代表了環境變化對會計(也包括財務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的日益增長的要求(謝詩芬,1999)。實踐證明,傳統財務會計也勢在必改,例如計量屬性和業績報告等等,故有人認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有可能“分久必合”。
總之,只要我們抓住機遇,兼收并蓄世界各國先進的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經驗,積極探索管理會計國家化與國際化兼容之路,積極探尋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信息科技時代的兼容之道,中國21世紀管理會計的前途將無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