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健性原則又稱謹慎性原則,是指某些經濟業務有幾種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選擇時,在不影響合理選擇的前提下,應當選用對所有者權益產生樂觀影響最小的那種方法和程序進行會計處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穩健性原則是會計核算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計原則,是對會計指導思想或觀念的描述。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濟活動的不穩定性是穩健性原則產生的基本前提。這一原則在會計發展史上已成為一項歷史悠久的慣例,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和發展,其內涵越來越豐富,且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接受。現對穩健性原則在我國會計管理中的具體運用談談個人看法。
一、存貨計價
恰當地選擇存貨計價方法,對于真實反映存貨的價值是非常重要的。根據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允許采用后進先出法計算存貨的成本。據此計價能使出售和耗用存貨的成本接近當前水平,并與當期的收入相配比,有助于較客觀地反映企業現實條件下的經營成果,特別是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可使企業不致因貨幣貶值而表現為虛增利潤。對存貨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主要是在市場經濟相當發達、市場體系十分完善、企業管理素質(尤其是企業財會人員素質)十分高的情況下采納的。而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完整的市場體系還未建立起來,還不具備實行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的會計環境。然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存貨的計價方法如果只限于采用后進先出法等,既不能完整、真實地反映存貨價值,也不可能給企業以真正走向市場的內在機制。從這一點來看,企業對其存貨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進行計價將不可避免。
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是對歷史成本原則在運用時的修正。具體運用于存貨計價時,如果存貨的市價下跌,意味著企業將有的存貨在日后使用或出售時的價值或獲取收入的能力也相應降低,相對于存貨的歷史成本來說,將造成一定的損失。為了穩健地反映存貨的價值,即以市價來取代歷史成本作為存貨的價值。
對存貨市價低于成本而形成的損失作為當期費用加以確認。這樣做,避免了將這種損失推遲到以后期間,也有助于各期間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相對正確性。
在我國,有些行業實際上已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例如: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可以設立商品削價準備,以核算企業對庫存商品可能發生削價損失而從成本中提取的削價損失準備;外商投資企業會計制度也規定企業可以提取存貨變現準備。
二、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用
在物價水平相對不穩定的條件下,如何依據企業實際選擇折舊方法,使其既穩健又具活力,是企業面臨的又一問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在一定范圍內允許采用加速折舊法,加速折舊法在西方早已被廣泛采用,其原因在于:1.它可以更好地貫徹收入與費用相配比的原則;2.可以均衡國家資產各期使用成本;3.可以使企業取得緩交所得稅的財務利益,增強企業后勁。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實行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這是建立在資產使用的自然屬性基礎之上的。沒有考慮資產的經濟壽命、物價變動和技術變革等因
素,折舊額在每個會計期間都相等,導致資產的磨損費用補償不足,企業裝備十分落后,產出低,成本高,企業面臨著無力進行實物更新的嚴峻現實。而依據固定資產使用的經濟屬性,固定資產的效能與其使用時間成反比,理應加快企業成本費用的補償速度,加快企業技術裝備更新,從而提高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因而采用加速折舊法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在物價持續上漲的條件下,可提前收回部分投資,減少因物價上漲而發生的貨幣時間價值損失,實現固定資產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的統一。從長遠角度看,加速折舊法不會降低企業應納所得稅總額,企業通過迅速地對固定資產進行技術改造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盈利水平,從而提高國家財政收入。相信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加速折舊法將得到廣泛的運用。
三、關于壞賬損失的核算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應收賬款可以計提壞賬準備金,壞賬準備金在會計報表中作為應收賬款的備抵項目列示、商品流通企業財務制度規定:企業可按月預提壞賬準備金,于年度終了再按年末應收賬款余額的3——5‰清算,計入當期費用。未提壞賬準備的企業所發生的壞賬損失,據實計入當期費用。這樣,就能保證在壞賬發生時,不致引起企業生產經營和財務收支的困難,從而清除潛虧這一隱患。
我國采用備抵法核算壞賬損失,在備抵法下,如何正確地估計每一個會計期間的壞賬損失數,是采用這種方法的關鍵。1.銷貨百分比法,這一方法是以本期銷貨總額或賒銷總額的一定百分比估計壞賬。由于壞賬僅和當期因賒銷而發生的應收賬款有關,與當期的現銷無關,因而采用賒銷總額為基礎估計壞賬更為合理。但由于各賒銷項目收賬期間長短不同,發生壞賬損失的風險相差很大,籠統地按一個百分比計提壞賬準備不盡合理。因此,我國不采用這一方法。2.賬齡分析法,它是根據各應收賬款賬齡的長短來估計壞賬。理論上講,應收賬款被拖欠的期限越長,客戶的信用級別越低,以至償債能力越差,發生壞賬的可能性就越大。采用這種方法,企業利用賬齡分析表所提供的信息來確定壞賬準備金額。賬齡分析法較實用,能直接表明應收賬款的估計可變現金額。但這種方法并沒有將壞賬損失反映于其應屬的會計期間。也就是說,壞賬損失將和與其相應的營業收入分別在每個不同的會計期間入賬,從而使各期的收益計算不夠準確。3.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是按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來估計壞賬損失,確定應計入“備抵壞賬”科目的數額。當“備抵壞賬”尚有余額時,本期應計提數實際等于期末應收賬款所提壞賬準備總額減去備抵壞賬科目余額所得的數額。這一方法同賬齡分析法原理相同,同是按應收賬款的余額來估計可能發生的壞賬,所不同的是,出于簡便而利用一個綜合的百分比來進行估計。從這一意義上講,應收賬款百分比法是賬齡分析法的一種特殊形式。兩者都能較真實地反映壞賬風險及其損失,但由于應收賬款百分比法應用起來較簡便,因而我國主要運用這一方法計提壞賬準備,壞賬計提比例為3—5‰。
四、運用穩健性原則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我國實行穩健性原則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但在穩健性原則的應用過程中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只有適度地應用穩健程序和方法,才能真正揭示穩健會計的本質。“極端”的穩健原則會導致“秘密準備”和“隱匿資產”,從而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得不到準確地揭示,損害報表使用者的利益。
從理論上講,穩健性會計原則雖然具有較強的傾向性,但恰當地應用它并不會對會計信息質量產生影響。適度應用穩健性原則對會計信息的有用性是有充分保證的,它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協調一致的。恰當地運用穩健性原則需要會計人員大量的職業判斷和良好的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