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管理會計價值觀的創新
管理會計價值觀的創新源于企業環境變化和企業生命周期影響。從環境角度看,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以及科學技術的推動和不斷創新企業管理方法的內在要求促使企業管理會計價值觀發生深刻的變化。從生命周期角度看,企業要素生命周期、企業發展以及企業競爭的周期等,促使管理會計產生新的價值思想與方法。概言之,管理會計價值觀的創新由以下概念組合而成:
1·顧客價值。顧客價值是顧客所得(顧客實現)和顧客所棄(顧客犧牲)之間的差額。著眼于顧客價值意味著管理會計系統要同時提供顧客實現和顧客犧牲的有關信息。收集有關顧客犧牲的信息意味著收集公司外部的信息。概括地說,管理會計目的就是要從為顧客提供產品轉向為顧客創造價值,這是現代管理會計區別于傳統管理會計的一個重要特征。為顧客創造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現在企業商譽等無形資產中的價值。如企業在顧客心目中的信譽和可靠性等。二是有形的價值。即通過降低顧客成本,提高顧客收益,使顧客獲得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因此,企業家應該把眼光從關注市場份額轉向促進公司價值增長,即努力增加顧客價值。
2·價值鏈。價值鏈是開發、生產、營銷和向顧客交付產品與勞務所必須的一系列作業的價值。強調顧客價值,要求企業經營者以顧客為中心分析價值鏈中不同作業的性質。現代管理會計系統必須跟蹤分布于價值鏈中的各種作業的有關信息。開發能反映顧客滿意程度的各類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傳統的價值鏈分析主要是從定性的角度展開的。近年來,一種基于定量分析視角的利潤庫分析法逐步形成。它讓企業管理者從整個行業價值鏈的視點看企業在行業價值鏈中的位置和在利潤庫中的份額、從利潤的分布看其他行業價值鏈申有利可圖的價值活動、從發展的視點看行業利潤庫的未來趨勢,從而重新了解自己、重新審視市場,在市場中看準方向、站準位置,根據自身實力來確定企業發展戰略。管理會計中的利潤庫價值觀,有助于企業了解本行業利潤的分布現狀;分析和預測行業利潤庫的變遷;分析其他行業,尋找發展機會。
3·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企業獲得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的基礎,是將技能、資產的運作機制有機融合的企業自我組織能力。管理會計中核心能力的價值觀要求企業擺脫以往僅將有效經營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誤解,而謀求競爭性的企業核心能力(即競爭戰略)。競爭戰略的主要精華是深思熟慮地選擇一整套獨特的競爭活動。戰略的競爭優勢來自它的活動的合適性,且互相加強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創造出一條堅固的鏈條,把效仿者拒之門外,這就是核心能力在管理會計中的體現。正確確定公司競爭戰略的關鍵是反復比較客戶需求、資源等各方面的情況,然后慎重作出系統的選擇,系統地策劃公司的經營活動。因此,選擇戰略的能力,也是管理會計中的一種價值觀。
4·價值資源規劃。網絡經濟發展推動著企業資源規劃的發展,管理會計中的價值資源規劃具體包括四項內容,即重振企業活力(revitalization),重建組織結構(restructuring),重新進行戰略規劃(reframing)和重啟新生(renewal)。我們認為,我國企業價值資源規劃要能夠體現以下兒個方面的要求,即優化企業管理體制,改善財務職能,強化財會工作的造血機制,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從內容上看,管理會計的價值資源規劃主要可以概括為兩方面:一是會計組織結構與制度的再生。具體包括企業流程的再造、會計地位的重新定位、財會人員的價值認定,以及國家與企業之間的制度安排;二是財會機制再生。具體包括融資機制再生,投資機制再生和收益分配機制的再生等內容。為此,企業管理發展要適應上述會計管理新機制的需要,以資金管理為中心設計一套有助于資本迅速流動、資本結構優化組合、資本不斷增值的財務效績評價指標體系,以促進現代企業管理的科學化。目前,管理會計中涉及價值資源規劃的時尚概念是企業資源規劃(ERP)。ERP系統最大的功能在于,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產品或勞務,以滿足顧客的需要,其基本思路是:先估計銷售量,再擬定生產計劃,通過有效率地運用資源,使最低的成本發揮最高的效率。ERP系統不僅用于預算的編制,還需要將每天的營運資料及時歸類整理,使管理者隨時掌握企業的營運狀況,并通過擬定相應的策略來提高企業競爭力。對于全球經營的跨國公司來說,經營者要想即時掌握企業信息,ERP系統可以說是最佳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二、管理會計價值觀的發展
近年來,全球性的競爭壓力迫使眾多企業對其經營方式作出重大變革。這種變革為管理會計創造了一種新的環境。隨著環境的改變,傳統的管理會計系統顯得不再適用,取而代之的是能提供更精確、更詳細的成本分配信息的現代管理會計系統。管理會計價值觀的發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統一。隨著人們進入21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顧客的消費需求正日趨個性化。為此,企業必須自覺地以滿足顧客需求為指導,必須改變過去以銷售和盈利為主導的戰略和文化定位,花大力氣在某種業務中爭取最大的價值份額。必須注重企業能力的培養,從產品、服務轉向企業規劃。從提供會計信息這個角度看,最明顯的一個標志是:外部財務報告與內部財務報告謀求融合。1994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特別委員會的詹金斯報告要求揭示上級經營者實施經營之際所用的信息。接受這種建議的FASB著手分部信息揭示的改革,并具體地體現在作為FAS131號(97年6月)的準則上,其中要求經營者在資源投人的決策和業績評價方面與所利用的單位保持一致。這些轉變預示著傳統管理會計的價值觀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2·財務評價與非財務評價的統一。管理會計價值觀的創新促進了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統一。會計信息的披露不能局限于財務信息,還需要揭示與企業經營環境和競爭狀況相適應,且反映行業發展動向的非財務信息。過去注重對財務定量信息的揭示,然而僅靠這樣的信息,未必能夠分析得出主業(核心業務)該怎樣營運下去,也分析不出給企業長期價值創造帶來影響的具體因素。目前增加對非財務指標的披露已成為會計界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并成為改進財務報告和制定企業長期發展規劃的一個顯著發展趨勢。在英國IACEW和ICAS于199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一一《財務報告的未來模式》中,將企業內部管理使用的信息,有關衡云企業目標執行情況的信息,有關企業未來發展計劃以及未來發展計劃中可動用資源方面的信息等非財務指標也列人應披露的財務信息之中。英國的CIMA前任會長布羅姆威奇和比希曼尼兩教授在1989年以CIMA隊組織名義共同發表一份題為《管理會計:發展而不是革命》的調研報告,特別強調了產品質量、新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市場需求情況、市場占有率、生產能力的利用程度、交送貨率、機器完好率、設備利用率等非財務指標的重要性。
3·網絡經濟手段與管理會計方法的融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外部
,企業越來越多地通過網絡從事各種商業活動以及進行經濟信息的交流;在內部,網絡技術的運用,也正在改變人們對生產經營概念的理解。它使得生產與信息關系更密切,產品開發活動更多地是一個把市場機會和技術可能性數據轉換成商業化的生產過程,因此,生產活動成為有效獲取數據、處理信息,并最佳配置企業技術資源和財務資源的信息活動過程。網絡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管理會計價值觀的轉換,一個最顯著的特征是:未來信息和預測信息的結合。傳統條件下要實現這兩者的結合無論在主觀還是客觀上都是不現實的,且也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而網絡、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價值觀。不言而喻,現行的公開揭示體系是以過去的信息為主體的。但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面臨的環境將越來越復雜化,對此企業的將來并不是過去事物發展的延伸。即預測企業的未來狀況以及未來現金流量依靠過去的信息是十分不充分的。現行的公開信息揭示面向顧客將變得大范圍和長遠性。可以說,這種認識是網絡經濟條件下管理會計價值觀的一個重要特征。
三、小結
管理會計價值觀的轉換促進了我國企業實踐的發展,也給管理會計理論研究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當前,企業組織機構扁平化、管理行為敏捷化、管理活動層次化等客觀現實沖擊著管理會計的傳統價值觀念,大大促進了管理會計價值思維及理論體系的更新。如何將管理會計的這些價值概念及發展規律應用于我國企業,將成為今后管理會計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