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5日,來自省總會計師委員會、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師事務所的代表,以及部分省內高校學者和省直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負責人,在福州召開了福建會計與改革開放30周年座談會,共同回顧我國會計改革與發展30年歷程,總結我省會計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
改革開放30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省會計事業無論在會計標準的貫徹實施、會計人才培養、注冊會計師行業建設,還是在會計繼續教育、閩臺會計交流與協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是會計管理體制機制框架初步形成。初步建立了以會計管理機構、行業組織、教育培訓機構和學術團體之間分工明確、運轉高效、協調通暢的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各級財政部門、企業、單位的會計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會計管理功能逐步拓展,會計服務作用日益強化。二是會計標準改革扎實推進。《企業會計準則》、《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等一系列會計制度發布后,我省結合實際,補充制訂了《福建省會計法實施辦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會計核算辦法》等多項會計制度,形成較為完整的會計制度體系,為會計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三是會計人員隊伍不斷壯大。1988年以來,我省開始著手建立和完善會計從業資格和注冊會計師注冊管理制度,從源頭上把好職業準入關口。2003年開始在省內試點進行高級會計師資格的考試與評審相結合的改革,目前已經建立和完善了初、中、高級會計資格考試(評價)體系。特別是近10年,通過舉辦全省會計知識大賽、開展會計誠信教育等活動,有力推動了我省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不斷提升。四是會計管理創新取得成效。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會計管理的職能不斷拓寬、深化、創新,會計已經為企業、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來愈重要。不少企業財務會計部門通過資金管理、資本運作、成本控制、風險防范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地為企業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五是會計監督制度逐步完善。建立了系統的會計工作情況檢查、會計信息質量抽查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審計制度,基本形成政府監管、社會監督與單位內部監控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制約體系。幾年來,嚴厲查處并通報一批會計違法案件,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得到加強,對制約和防范貪污舞弊等違法行為起到了防火墻作用。六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穩步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省恢復和重建了注冊會計師制度,短短的二十多年時間,注冊會計師行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已發展成一支令人矚目的社會中介力量,截至2008年3月底,全行業會計師事務所達154家,其中具有證券期貨相關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3家,執業注冊會計師1906人,非執業會員1600多人,分布在企業、機關、其他單位工作。全省會計師事務所年業務收入3億元以上。七是會計理論研究不斷深入。隨著會計教育加速發展,高層次會計人才不斷涌現,會計理論研究取得了長足進展,一批反映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會計研究成果逐步得到國內會計界認可。同時,閩臺會計交流日益加強,閩臺兩岸會計業界形成了制度化的定期學術交流機制,有力促進了兩岸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