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4月30日,各上市公司2007年年報已全部公開披露,財政部會計司對年報及時進行了全面深度分析。通過分析表明,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已在我國上市公司得到了平穩有效實施。
報告指出,上市公司較好地實現了新準則從2006年末至2007年初的新舊轉換,初步顯現了新會計準則的應有效能,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
上市公司較好地實現了新舊準則從2006年末至2007年初的新舊轉換。1557家上市公司按照新準則調整后的2007年年初股東權益合計45625.29億元,比舊準則股東權益凈增加了1002.67億元(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后),增幅為2.42%。
上市公司實現新舊準則轉換后,即按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全面執行,總體運行平穩。報告顯示,1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實現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分別為13634.02億元和10117.64億元。引起上市公司2007年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因素是營業利潤。
同時發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2007年執行新準則后,內地與香港披露的年報差異基本消除。上市公司2007年執行新準則后,A+H股上市公司境內外差異基本消除,從而實現了兩地準則趨同的效果。
對新準則具體項目執行情況進一步分析表明,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得到了有效實施。新準則包括38項具體準則,其中新修訂的準則16項,新制定的準則22項。新準則涵蓋了會計實務中目前已經發生或者能夠預計到的全部經濟業務事項。
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2007年年報出具的標準審計意見的數量和比例明顯超過2006年。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464家公司的年報被注冊會計師出具了標準審計意見,占比為93.25%。由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99家上市公司中,僅有1家被出具了非標準審計意見。
財政部從新準則平穩有效實施情況分析,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目標(即經濟效果)已初步顯現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通過新準則中若干系列會計政策的有效實施,有助于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如無形資產準則實施了符合確認條件的開發費用資本化的政策,有助于企業科技創新。
通過新準則形成真實完整的財務報告體系,有助于促進投資者可持續投資。在新準則和財務報告體系下,投資者全面閱讀企業的財務報告,能夠了解企業的過去和現在,把握企業凈資產的未來增長趨勢,從而做出投資決策。
通過新準則實現國際趨同與等效,為企業進入國際資本市場融資和投資奠定了扎實基礎和平臺。2007年12月6日,中國會計準則委員會與香港會計師公會簽署了內地準則與香港準則等效的聯合聲明,實現了內地準則與香港準則的等效,從而為內地企業赴港上市降低了籌資成本,提供了便利。
報告同時指出,新準則在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少數公司報表格式隨意性較大、報表附注披露的信息不夠充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