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38項會計具體準則,標志著我國新的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同時也標志著我國的會計準則在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但國際趨同是一個過程,是動態的,所以,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并不是趨同的終結,而是剛剛邁出第一步。
我國會計準則在國際趨同的進程中將會遭遇變更成本、遵從成本、協調成本和機會成本。變更成本是指在國際趨同的進程中,不斷進行調整、修訂而發生的成本。遵從成本是指準則修訂后,各有關方面為更好的適應、遵從新準則而發生的成本。協調成本是指為了信息相通,對我國與國際會計準則間的差異進行協調的成本。機會成本是指由于錯誤理解,不當協調會計信息而喪失的國際融資收益。前兩類成本與趨同速度同方向變動,后兩類成本則與趨同速度反向變動。
會計環境對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有著重要的影響。從國際環境來說,全球化以及國際會計準則的加速發展使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進程更為加快。從國內環境來說,我國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是準則國際趨同的阻礙因素,首先我國的市場環境與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環境有很大的差別,其次,我國的市場經濟還不夠成熟,政府的越位與缺位的現象同時并存。再次,會計信息提供者的會計專業素質影響了國際趨同的進程,最后,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使用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趨同的進程。
會計環境的變化對準則趨同成本有著重要的影響,根據本文的成本分析,趨同成本存在一個最低點,但這是建立在既定環境基礎上的,會計環境的變化對趨同成本產生影響,使趨同進程安排更具有復雜性。國際與國內環境的不同變化速度也會對準則國際趨同的程度和成本產生不同的影響。
國際、國內環境的動態變化影響著趨同成本,這就要求我們在規劃趨同路徑時,必須對當時的會計環境以及未來的發展動態進行充分考慮,以成本控制為核心,合理安排趨同進程,并適時調整。
(甘偉整理自《天津商學院學報》2007年第1 期,作者:姚暉 張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