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異的產品品質與科學合理的成本是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制造企業最活躍的生產力要素——人力資源,在所有成本中,可謂是最可控制、最具有彈性的部分,也是在成本節約方法中最可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的部分。
一、直接人工成本的節約
在工業企業中,直接人工成本的節約,主要體現在日常生產管理的績效中。對于一個產品產量排配起伏較大的企業,最好采用正式員工和臨時員工相結合的用工制度。正式員工的優點是對企業文化有認同感,工作情緒穩定,對這部分人員的技術培訓也可以收到長期的效用;缺點是人員流動性較差,相關的福利成本較高,解雇費用高,人員很難隨企業的經營狀況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正式員工適合于關鍵崗位和對于技術與經驗要求較高的崗位,重點培訓、穩定一定數量的正式員工,作為企業生產運作的種子員工,對企業正常的生產運作相當關鍵,也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直接人工成本節約調控的關鍵。相對于正式員工,臨時員工的流動性強,解雇成本較低,但是臨時員工的工時工資通常卻比正式員工要高,通常臨時員工適合用于對技術和經驗要求不高的崗位。企業可根據本單位不同的生產變化的需要和人才市場的供給情況,逐漸找到一個最恰當的正式員工和臨時員工的用工比例。靈活而有效地利用正式員工和臨時員工相結合的用工制度,可以為企業在很大程度上擴展一個當產品生產排配起伏不穩定時,企業人工成本節約的空間。
在人員架構基本確定的基礎上,如何調動員工的生產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與直接人工成本的節約調整對企業來說是同樣重要的。依據每個企業均要生產不同的產品,我們可以用產品每小時產生率與工人每人每小時產出率作為衡量生產效率的指標。每日的生產會議都要對生產效率考核指標進行統計、對比,分析影響生產效率的因素,查明抑制生產運作的瓶頸,并大力地進行改良。必要時,還可會同相關部門一起研究解決方案,指定相關負責人,確定改良目標。每周、每月、每季應集中各部門的高層主管人員進行集體研究,務必把保證產品品質、科學節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及調動一切生產積極要素作為工作宗旨。
在生產效率提高的同時,不應忽視企業產品在制造過程中的優質品率和原材料的損耗率。從某種程度上講,產品優質品率的提高和原材料損耗率的降低,對企業生產成本的節約所產生的影響更為重要。實際上,我們可以把生產效率、產品優質品率和原材料損耗率對產品成本的影響進行量化,通過對不同會計期間相應指標計算得出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權衡,取其高,取其大,取其輕,并尋找原因、規律,大力貫徹推廣。理想的方案應該是在保證產品優質品率不降低和材料損耗率不上升的基礎上,逐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好的結果是三個因素同時向有利的方向提升。
此外,為了充分調動員工主動參與成本節約的積極性,企業可逐漸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成本節約激勵機制。設定生產效率、產品優質品率、材料損耗率的目標,將員工達成率與其獎金直接掛釣。利用歷史資料作為基礎,充分與生產員工進行溝通,分清責任歸屬。合理分配成本節約所創造的內部利潤,堅決貫徹執行成本節約機制,尤其是在成本節約真正達到良好的效果時,企業一定要切實兌現獎金,與員工共享管理成果。其實,企業的成本節約方案應從長、從遠考慮,一旦員工從中得到實惠,他們將會發揮更大的積極性。這不但使企業的成本節約目標可以再上新臺階,更重要的是,會使企業競爭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間接人工成本的節約
一般來講,企業在進行長期市場預測時,必須要結合企業本身情況,確實建立起合理的企業組織架構,制定出長期人員聘用、培訓計劃。對于不可或缺的職位,可參考市場人力成本狀況,盡量給予長期福利,甚至高于市場人力成本的報酬,以達到為企業長期服務之效,避免人員流動頻繁所帶來的額外成本。對于普通業務人員,其薪資可以低于市場價格,但個人的績效獎金可以大大高于市場價格。企業對其支付的報酬,主要依據其個人貢獻大小,而不是依據成本節省額的大小。對于其他一般職位,可以根據生產狀況的實際需求,參考市場人力成本水平,進行調整和確定。另外,加班費的控制應有相應制度,一定要設定加班事先申報和事后核準,并結合最高加班時數的限額,對間接人工的加班費進行嚴格管控。
在經濟境況不佳的時候,企業往往要進行裁員以實現成本節約,這時有的企業會走進一個誤區:從人力成本較高的員工進行裁員,以達到最快的成本節約目的。其實如果這樣做,在企業經濟狀況好轉之后,為了達到同樣的工作效力,可能會為此付出更高的人工成本!所以,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企業真正需要裁員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員工的成本與貢獻比率,結合企業長期對人才的需求,對企業員工進行必要的裁減,而不應是僅僅為了在短期內迅速實現的成本節約,去犧牲長期的成本效益。
三、總結
人工成本的節省,是一個全員參與的過程,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改善過程,是員工與企業共享利益的過程。
作者:金國英 文章來源:廣東省梅州市財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