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內蒙古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內蒙古上市公司財務質量實證研究”(項目批準號:NJ0307)的階段性成果
【摘要】本文結合財務質量的構成要素,將內蒙古上市公司2000年至2004年對公眾公告的財務數據進行整理和指標分析,對內蒙古上市公司的財務質量進行了評價。
一、內蒙古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共有上市公司23家,分布于全區各地,在數量上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是自治區大中型企業的典型代表。他們較強的融資功能和相對規范的現代公司制管理模式,在形成內蒙古自治區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方面具有其他企業所不具備的優勢,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有著極大的輻射和拉動作用。但這些公司的質量和發展前景如何?是否具有持久的增長能力和成長性?作為政府管理部門如何保護和充分發揮上市公司的殼資源?要解決這些問題,為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擬上市的公司提供示范作用,就需要適時對其進行評估,特別是財務質量的評估,并據以做出宏觀決策。同時,公司財務質量分析能夠對公司的成長性做出判斷,促使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者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公司激勵約束機制、穩定及發展客戶關系、保護中小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因此,開展針對內蒙古自治區上市公司的財務質量研究,既能為各級政府管理部門摸清內蒙古自治區上市公司的財務質量和成長潛力提供依據,為擬上市公司提供參考,也能為上市公司正確定位、預見性地開展各項工作、完善經營管理提供指導。
二、財務質量各構成要素分析
截至2005年底,內蒙古地區的上市公司有23家,其中H股上市公司一家、滬市A股16家、滬市B股2家(鄂爾多斯同時A、B股)、深市A股5家;兩家上市公司因財務狀況和其他財務狀況異常對股票交易進行特別處理,即“ST”(Special Treatment)。本次分析,樣本主要選取的是2004年以前上市的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共計19家;分析數據采用上市公司對公眾公布的2000年至2004年5年的年度報告和相關信息;對比分析用標準值來源于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評價局2001至2005年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分析指標為財務質量分析評價體系中有代表性的指標;方法采取縱向分析、橫向分析以及與同行業相同時期發展水平的對比。通過分析得出內蒙古地區上市公司財務質量的整體評價。
(一)對資產質量的分析
資產質量的優劣一方面體現著資產充分利用的狀況,表現為能夠給公司帶來盡可能多的財務收益;另一方面也體現著資產存量的合理性和資產增量的持續性。內蒙古上市公司資產質量分析選取有代表性的總資產增長率和不良資產率兩個指標進行分析,總資產增長率反映資產的增長規模和速度,說明公司規模擴張的程度和效率,是企業財務效益實現和不斷擴大的基礎;而不良資產率則反映公司存量資產的合理性和存量資產利用的效率性,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公司資產的利用效果和管理水平。內蒙古上市公司平均資產增長率和平均不良資產率的變化趨勢見下圖:
圖1、圖2顯示,內蒙古上市公司平均總資產增長率呈逐年放緩趨勢,即使是剔除現被作為ST處理的兩家公司后,其平均值仍表現為這種特征。這主要是由于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總資產的基數越來越大,對相同數額的總資產絕對數增長而言,其增長幅度在逐年減小。但全部公司平均的增長速度高于全國所有行業該指標標準值的良好值,反映出較高的資產增長速度。平均不良資產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且略高于全國所有行業該指標標準值的良好值。同時把內蒙古上市公司該項指標與分行業企業績效標準值對比,可以發現總資產增長率處在同行業優秀位置的公司有8家、處在良好位置的公司有2家,不良資產率處在同行業優秀位置的公司有12家、處在良好位置的公司有2家,因此內蒙古上市公司的大多數是處于同行業優良水平的。
較高的資產擴張規模和較低的不良資產占用規模,說明內蒙古自治區上市公司中整體的資產質量水平較高,存量資產的利用較充分,增量資產也取得了較高的增幅,為企業創造收益奠定了物質基礎。
(二)對資本結構質量的分析
資本結構質量的優劣一方面體現著自有資本的利用效率,表現為能夠為公司股東創造較多的股東權益;另一方面也體現著債務規模、財務風險、杠桿效益的合理性和適宜性。對內蒙古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質量的分析選取有代表性的資本保值增值率和資產負債率兩個指標來進行。資本保值增值率反映股東投入資本的保全性和增長性,具有保障債權人權益、穩定股東情緒、保障公司發展后勁的功能;而資產負債率則反映公司的債務規模、財務風險、杠桿效益的合理性和適宜性,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公司資本結構安排及財務政策選擇的效果。內蒙古上市公司平均資本保值增值率和平均資產負債率的變化趨勢見下圖:
從圖3、圖4看,內蒙古上市公司平均資本保值增值率呈波動和遞減狀態,在2003年形成一個拐點,剔除現被作為ST處理的兩家公司后的平均資本保值增值率雖然平滑,但在后期卻表現為較低的水平,同時全部公司平均的資本保值增值情況在前期略高于全國所有行業該指標標準值的良好值,而后期與標準值的良好值基本趨同,說明內蒙古大多數的上市公司在資本的保全性和增長性方面與ST公司基本相當;平均資產負債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且低于全國所有行業該指標標準值的良好值。把內蒙古上市公司該項指標與分行業企業績效標準值對比,可以發現資本保值增值率處在同行業優秀位置的公司有5家、處在良好位置的公司有8家,資產負債率處在同行業優秀位置的公司有11家、處在良好位置的公司有4家,因此在資產負債率方面,內蒙古上市公司的大多數是處于同行業的優良水平,而資本保值增值率卻表現為較大的差異性。
較低的資產負債率水平一方面說明內蒙古自治區上市公司整體的債務規模較低、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較高;但另一方面也說明利用負債獲取杠桿收益的能力和水平也較低。同時,資本保值增值的較大差異性及平均資本保值增值率趨于良好值,說明內蒙古自治區上市公司中資本結構的安排較為保守,財務政策選擇的整體效果不容樂觀,資本結構質量一般。
(三)對盈利質量的分析
盈利質量的優劣體現著企業創造利潤的能力和水平,但更主要的是要反映盈利的真實性。由于現金流量的質量分析更能體現收益的真實實現性,因此內蒙古上市公司盈利質量分析選取的指標是總資產報酬率和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反映對企業資產總體的利用效率和基本的獲利能力;而凈資產收益率則反映了公司股東權益的投資報酬情況,是從盈利的角度對公司管理水平的考量。內蒙古自治區上市公司平均總資產報酬率和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的變化趨勢見下圖:
對圖5、圖6分析得知,內蒙古上市公司平均總資產報酬率和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無論是否剔除被作為ST處理的兩家公司都呈遞減趨勢,只不過未剔除被作為ST處理的兩家公司后的平均值有較大波動,但都未改變下降的趨勢。同時,全部公司平均的總資產報酬率和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率都遠遠低于全國所有行業這兩項指標標準值的良好值,而2003年和2004年更低于全國所有行業這兩項指標標準值的較低值,說明內蒙古大多數的上市公司在資產利用效果和基本盈利能力方面都不盡如人意。把內蒙古上市公司該項指標與分行業企業績效標準值進行對比,可以發現總資產報酬率處在同行業優秀位置的公司沒有,處在良好位置的公司有1家,大多數公司在該項指標上處于平均、較低和較差水平上。而凈資產收益率處在同行業優秀和良好位置的公司沒有、處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公司12家,仍有7家公司處在較低和較差水平上。
張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