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諧社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協調和配合,其中,實現社會誠信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的基本要求之一,而會計誠信則是社會誠信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會計誠信對社會的和諧發展是如此重要,盡管我們的民族在人類歷史上以誠信的優良傳統著稱于世,但對于我們今天所賴以生活的這個社會來說,它似乎成為了相對緊缺的道德資源,成為阻礙我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難題。因此,加強會計誠信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課題。如何構建會計誠信體系,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完善后續教育體系,提高會計人員素質,使誠信教育落到實處。一是要加強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使財會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傳統型向現代型、單一型向全面型轉變,使會計人員素質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與國際接軌的需要。二是要加強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的更新,幫助會計人員更新知識,熟悉會計處理程序和核算辦法,精通會計法規和會計制度,提高其專業技能,準確判斷會計事項,恰當減少會計信息非故意失真。三是要加大社會的正面宣傳工作,營造出“誠信為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使誠信缺失者在輿論上能處處被監督、時時受遣責。四是要明確會計誠信教育的主要對象。會計誠信教育的對象,應當是掌握著會計誠信水平支配權的強勢集團,包括企業負責人,能夠控制企業負責人的政府官員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而不僅僅是一般的會計人員。要使誠信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說教,而成為一種自覺的、理性的選擇,使整個社會充滿誠信,和睦相處。
2.強化內部監督。一是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對會計信息的生產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內部控制制度包括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和制約,嚴格的會計核算程序,健全的財產物資、財務收支的審批、領報制度,對外投資、資產處置等重要經濟業務事項審批制度,財產清查制度,內部稽核和審計制度,會計人員任職資格和考核制度等。可以建立總會計師制度,從組織上為會計反映、控制創造條件,從制度上堵住可能生產虛假會計信息的漏洞。二是建立以強化內部管理為中心的會計管理體系。加強內部控制、制定財務監察及內部稽核制度。完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嚴格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各種財產物資、財務收支的審批制度,為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奠定一個良好的會計基礎,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物資基礎。
3.完善外部約束機制。一是財政部門作為會計管理工作的責任部門,應牽頭組織成立一個會計信用評定和管理機構,建立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會計信用檔案,以及單位法人、職業經理人、會計人員的個人執業信用檔案,加強對會計人員培訓與考核,堅持會計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對于做假賬,違反《會計法》的會計人員,則應吊銷上崗證書,不得再從事會計工作。二是要加強對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等會計中介機構管理。加快事務所體制改革,建立起正常的準入和退出機制。體現出行業自律的職能,運用“準入”、“退出”機制,來引導事務所向誠信方面快速推進。三是財政、稅收、審計、人民銀行、證券監管等政府職能部門要發揮職能作用,維護國家財經政策法規的嚴肅性,將其列入保障國民經濟健康有序運行和事關穩定與發展大局的頭等大事來抓。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違規違紀問題,在處罰上不能只是以經濟處罰為主。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道德基礎。
(作者單位:湖南望城縣農業局)
楊中柱(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