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除應對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準備外,還要對存貨、長短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委托貸款、應收融資租貸款的可收回金額加以分析,并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在編制合并會計報表時,同樣需要對內部交易形成的存貨、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相應的減值準備進行抵銷。在此,筆者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存貨跌價準備的抵銷
內部交易產生的存貨與應收款項不同,其抵銷的不是存貨全部,而是存貨中包含的內部交易未實現的銷售利潤。該存貨無論在銷售方還是購買方都要按市價計提跌價準備,但計提準備的金額卻不相同。因為購入方存貨中包括了內部交易未實現的銷售利潤(以下簡稱:交易增值額),致使其應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增大。
例如:母公司銷售一批產品給其子公司(假設期末該批存貨未能銷售出去),銷售成本為500萬元,銷售收入為800萬元,相應的子公司購買的這批存貨的成本就成了800萬元(在此,不考慮相關稅費)。假設:
1. 如果該批存貨的市價為600萬元,子公司就要為其計提200萬元的減值準備;而站在整個集團的角度,上述內部交易形成的存貨增值額在編制合并報表時已經抵銷掉了,即期末存貨的賬面成本仍為500萬元,與市價600萬元相比,根本不必計提減值準備,所以應將子公司計提的200萬元存貨跌價準備全部抵銷。相關抵銷分錄為:
借:存貨跌價準備(報表項目為“存貨”) 200
貸:管理費用 200
連續編制合并報表時的思路與壞賬準備的抵銷思路相似。相關抵銷分錄為:
(1)首先抵銷以前年度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借:存貨跌價準備(報表項目為“存貨”)200
貸:期初未分配利潤 200
(2)當期若存貨市價繼續下跌,補提減值準備(轉回用紅數),在不超過內部交易增值額(300)的部分,作如下抵銷分錄:
借:存貨跌價準備(報表項目為“存貨”)
貸:管理費用
2.如果該批存貨的市價是400萬元,則子公司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400萬元,其中:300萬元是由于內部交易增值而多計提的部分應當全部抵銷,另外100萬元才是真正的由于市價低于成本提取的減值準備,需要在合并報表中保留。相關抵銷分錄為:
借:存貨跌價準備(報表項目為“存貨”) 300
貸:管理費用 300
連續編制合并報表時的思路與壞賬準備的抵銷思路相似。相關抵銷分錄為:
(1)首先抵銷以前年度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借:存貨跌價準備(報表項目為“存貨”)300
貸:期初未分配利潤 300
(2)當期若存貨市價繼續下跌,補提的減值準備不需要抵消,若存貨為轉回,則轉回的減值準備需作如下抵銷分錄:
借:管理費用
貸:存貨跌價準備(報表項目為“存貨”)
二、投資減值準備的抵消
內部投資計提的減值準備,是站在投資方的角度來看對子公司的投資而估計的資產 減值,對整個集團來說,不存在該投資減值的問題。在編制合并會計報表時,長期投資已經抵消不再存在,單獨保留投資減值準備顯然不合理,所以應將已計提的減值準備抵銷掉,根據具體情況增加期初未分配利潤或當期投資收益。
例如:母公司擁有A、B兩個子公司,其中:1、A公司為全資子公司;2、母公司持有B公司90%股份、A公司持有B公司10%股份。假設B公司當年虧損100萬元,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母公司對B公司采取權益法核算,當期確認投資損失90萬元,而A公司對B公司因為采取成本法核算,但提取了10萬元的減值準備。
在編制合并報表時,母公司對A、B公司的投資正好徹底抵消,但A公司對B公司的抵銷并不徹底,在此,還需要做如下抵消分錄,以抵消A公司對B公司的投資減值準備:
借: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報表項目為“長期股權投資”)10
貸:期未分配利潤(損益表項目“投資收益”)
三、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抵銷
如同存貨跌價準備的抵銷理由一樣,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也要作上述抵銷,所不同的是,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還影響到折舊計提和無形資產的攤銷額,在作上述抵銷的同時,還需把因多計提減值準備而少計提的折舊額和無形資產分攤額加以抵銷。相關分錄為(僅以固定資產為例,無形資產的有關處理可比照進行):
(1)抵銷多計提的減值準備
借: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貸:期初未分配利潤
借: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貸:營業外支出
(2)抵消因多計減值準備而少計提的折舊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貸:累計折舊
借:管理費用等
貸:累計折舊
四、其他減值準備的抵銷
在建工程因不涉及折舊等問題可比照存貨項目的處理進行。委托貸款和應收融資租貸款一般不會在集團內部發生,如存在此類交易,可比照應收賬款的處理原則。當然,編制合并會計報表要遵循重要性原則,判斷上述準備項目是否應進行抵銷,要視其金額大小及對合并報表影響程度而定。
作者:李興坤 郭英杰 文章來源:北京金興會計師事務所 佳木斯城市信用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