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中央提出的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企業制度,指出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要求我們對傳統會計內容進行改革。本文基于現代企業的委托代理理論,詳細探討了會計控制與產權的關系,為企業產權主體如何利用會計控制職能,來保護主體的利益提供一些角度和思路。
關鍵詞:會計控制;產權
經濟學與會計學有著最緊密的學科淵源關系,二者相互促進、共同進步。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企業從單一業主制,經過合伙制,發展到今天的股份制形式,這種企業結構的不斷進步正是交易費用不斷降低的產權制度演進的過程。產權是商品交換和市場關系普遍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在商品經濟運行中集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等于一體的價值運動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反映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有激勵、約束功能和維護企業內部權威關系的保障功能。不同的學者從法律、經濟學、管理學等不同角度分析產權,如何界定和保護產權。而會計學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工作,以其貨幣計量性、綜合性和真實性等特征對引導資源的流動和配置有著獨特的優勢,會計控制職能作為會計本質內涵的外延,與產權有著密切關系,在保護產權主體的平等權益、財產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等起著重要的作用。
然而,總體上來說,會計職能仍處于滯后狀態,對企業產權主體的保護更是意識淡薄,在會計核算對企業產權關系的確認和反映上,尤其是企業無形資產、風險投資等復雜的產權關系上,還不夠規范和完善,無法從根本上對產權主體進行保護。我國現在正處于轉型時期,企業產權主體的多元化,更要求拓寬會計控制職能,加強對產權的保護。因此,明確會計控制與產權的關系,才能有針對性的實施對產權的保護。
一、對會計控制和企業產權的關系研究回顧
現代企業制度的本質特征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相分離,并形成特定的委托代理關系。委托代理理論證明,由于所有者與經營者的目標存在不一致性,要求對財產的歸屬,即產權進行界定,產權不確定,將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而明晰的產權可以對行為主體產生激勵,因為某項資源的產權確定后,其產權主體才對該資源有一個明確的預期,由此對資源的保護費用、投入資金和勞動的數量以及可望獲得的收益才是一致的,人們才能更好地利用和保護該資源。從會計學角度考慮,就應該對其進行計量、核算和監督、控制,以保護所有權主體的財產收益性。
我國學者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兩者關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有的學者從會計自身角度出發,探討會計與產權的關系,認為界定和保護產權是會計產生和發展的動因(鐘瑞慶,1998);有的學者則從產權主體的立場出發,探討了所有者的外部會計控制(楊定泉,2002);湖南大學的伍中信則進一步提出了過渡會計學,認為會計從職能上看無不為界定產權和保護產權而效力。(伍中信,1998)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從會計角度探討產權,還是從產權出發探討會計,兩者都是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現代企業產權價值運動過程中,所有者和經營者是相分離的,所有者投資企業是所有權的具體價值運動形式,財產價值運動過程是使用權和經營權的具體價值運動形式,而價值增值過程則是收益權的具體價值運動形式,會計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進行確認、計量、考核、披露、監督和控制,才能實現對不同產權主體的保護,明確產權主體的利益關系,合理有效配置資源。
二、會計控制與產權的辯證關系
(一)產權的歷史發展過程需要會計加以控制
從歷史上看,在人類社會的采集和狩獵時期,是非排他性公有產權。這種產權形式由于使利益各方對資源的保護缺乏動力,使得人們開始尋求新的產權形式,即集體產權。集體產權的行使做出規則和約束,非該集體的成員不得主張同一權利,并伴隨著農業和畜牧業的出現,形成社會分工。排他性的產權形式—最初是排他性的公有產權—出現之后,會計的產生就成為必要。會計是對價值運動的數量方面的記錄和反映。因為價值依附于財產物資,因此對價值運動的數量方面的記錄,實際上是以記錄主體擁有對被記錄之財產物資的排他性產權為前提的。這種排他性產權可能是所有權,也可能是使用權。倘若記錄主體不擁有對任何物資的排他性產權,也不能向其他主體提出擁有這種權利的要求,則記錄就沒有必要,因為記錄是要花費成本的,不擁有排他性產權意味著記錄對記錄主體沒有任何收益。在記錄主體擁有的具有排他性產權的財務物資的數量和種類增多,且變動頻繁的情況下,記錄主體為了弄清自己擁有之權利及其變動,則必產生對其加以記錄之需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權結構也日益復雜,記錄主體(會計主體)除確定主體本身享有的產權外,同時必須確定主體對外的義務,即主體相關利益人所享有的產權。此時,會計記錄及會計處理就變的越來越重要。
因此,會計在明確和界定產權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保護產權主體利益免受他人損害,并加以控制。例如在古代埃及,紙莎草紙就是會計紀錄之一,內容是資產清冊,目的則是為了主準確的反映經濟財產(排他性國有產權)的變動情況,而在雅典則有專門編制國家收支報告、進行收支核算的官員和監督員,并對動產和不動產進行盤存以確定和保護國有產權。
(二)現代企業受托責任下,會計控制的過程就是保護產權的過程
從現代會計的雙重受托責任去看會計控制,會計作為一種契約的集合體(田昆儒,2000),會計的核算職能和控制職能都應是一種權利,是委托—受托關系的構成要素和聯結雙方的責任紐帶,必須履行雙重的報告責任即外部會計報告的責任和內部管理報告的雙重責任。因此,會計也就對同一委托—受托的客體即會計對象相應地表現出對外進行會計反映(提供會計信息)和對內進行會計管理(利用會計信息)的兩大基本功能。
對會計職能的研究最早源于西方,其發展演變經歷了內部牽制、內部控制以及內部控制結構三個階段。但一般認為,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從美國審計委員會和我國財政部對會計控制的定義比較,可以看出,會計控制是指為了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而制定的各種方法和程序。會計的監督職能是對會計的界定進行再認定,這種再認定一是檢查是否按既定的契約或制度行事,二是檢查產權結構是否被侵蝕,因此,會計的監督職能在于保護產權(伍中信,1998)。在這一過程中,會計控制的過程就是為了經營者、所有者自身價值利益目標的實現,這一目標的實現,也就完成了不同產權主體利益的保護。
三、研究兩者關系的意義
(一) 明確了會計控制與產權的關系,才能明確會計控制職能在產權價值運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達到對產權的有效保護
市場經濟就是產權經濟,經濟單位的產權價值運動過程及其結果,需依賴于會計的全面、系統、恰當和及時的反映與控制。會計之所以重要,其原因就在于它所進行的反映與控制貫穿于產權價值運動的全過程,在對產權收益實現的確認、計量、考核、披露及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會計控制職能的針對性和現實性,涉及到了產權價值運動的每一個具體方面或經濟事項;由于它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才會對產權價值的變化既有總括的反映,也有明細的反映,并最終體現出對產權價值運動過程及其結果的系統反映與控制;由于它的及時性決定了會計為產權經濟服務的時效性,而它的正確性與可靠性則又是產權經濟對會計的原則性要求。以上特性決定了會計在產權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它在維護與保障利益相關者權益及保障市場經濟有序、有效運作中的作用都是基礎性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二) 明確了會計控制與產權的關系,才能為企業產權主體提供有關收益的信息,實現主體利益。
產權保護是我國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的難點,因為它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觀念、文化、體制、法律及政府行為等諸方面。可以從法律體系、我國歷史觀念、保護方式等方面對產權的保護。而對產權的保護,會計控制對產權的保護是從根本意義上的,是從會計本質內涵出發對產權的保護,從會計角度對財產的各種權利加以界定,才能真正實現對產權的保護。
在會計對產權價值運動全過程所進行的一系列反映與控制活動中,收益信息的生成、揭示、披露與控制是至關重要的。收益信息是產權擁有者、產權受托經營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做出決策的信息基礎。經濟單位的現時收益及其分配對未來的資源配置方向具有很強的影響,并決定著經濟單位的市場形象,也決定著它的生存與發展;產權價值運動規程及其結果的系統反映與控制是具體通過會計審計乃至財務實現的,會計在對產權的價值比較、衡量及反映中所形成的信息是一個完整的且相互關聯的系統,而整個信息的落腳點則是資源收益的信息或產權價值交換權益方面的信息,這類信息依靠會計部門做出充分揭示與披露,公司的所有者及社會各個相關方面也依靠這類信息做出進一步的決策。
總之,產權的基本內容,即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與轉讓權等方面都與會計密切相關。我國正處在轉型時期,基本會計準則制訂多年,已經不符合現代企業產權改革的要求,明確兩者的關系,對企業產權主體進一步如何利用會計控制,制定適當的會計控制方法和程序來保護其利益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要求隨著實踐的不斷發展,會計職能的重心由核算型轉為管理型,會計核算的重心由有形資產轉移到無形資產,會計計量模式呈現出貨幣計量與非貨幣計量并重等改革,使得會計報告的形式、內容及傳遞方式適應現代企業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盛洪,現代制度經濟學下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鐘瑞慶、楊宏圖,從產權角度看會計產生和發展的動因(J),四川會計,1998(1)6-8.
[3]伍中信,產權與會計(M),第1版,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8:23-31,216-222.
[4]田昆儒,企業產權會計論(M),第1版,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67-84..
[5]伍中信、史永芳,會計核算的產權功能研究(J),財會月刊,1997(10)8-9.
[6]伍中信、田昆儒,產權理論與中國會計學問題與爭論(M),第1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9-31.
[7]郭道揚,論產權觀與產權會計變革(J),會計研究,2004(2).
[8]周雪光,“關系產權”---產權制度的一個社會學解釋(R),兩岸三地學術討論會,2005(2)
[9]楊定泉,企業產權主體的會計控制問題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2:20(2)7-10.
Abstract: After the Committee set up clear property rights,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are clear, strict protection and smooth transfer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that property rights is the core and main content of the ownership, and ask us must reform th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ommissioning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theory ,explored in detai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counting control and property rights, and provide some perspective and ideas for the enterprise owner that how to use accounting control function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m.
Key words: accounting control;property rights;
作者:趙選民 劉曉艷 莊小麗 文章來源: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