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國際化是我國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會計國際化主要包括會計準則國際化和會計實務國際化。會計準則的制定主要是為了真實完整地披露會計信息,有利于報表使用者的閱讀與理解,增強監管部門的監督與執行。我國的會計準則已經與國際慣例趨同,接下來主要是會計實務的國際化。
[關鍵詞] 會計國際化 會計準則國際化 會計實務國際化 會計制度
2006年2月15號,財政部在北京舉行了會計審計準則體系發布會,一共發布了39項企業會計準則和48項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標志著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會計慣例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和審計體系正式建立,也標志著我國的會計國際化走出了重要一步。會計國際化是我國會計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當代世界各國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 會計國際化的概念
美國著名會計學教授謬勒的定義是:1)國際比較分析 2)跨國經營交易和跨國企業經營方式的會計計量和報告問題 3)國際金融市場的會計要求 4)通過政治的、組織的、職業界的對世界范圍內會計和財務報告的差異進行的協調。謬勒教授的定義也許是最全面的,即通過比較分析協調和處理各國之間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和會計方法的差異,尋求國際經濟業務雙方都能夠適用和接受的會計模式。
二 會計國際化的原因分析
1 市場的國際化,特別是貨幣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二戰后,發達國家的直接對外投資迅速擴大,國際資本流動日益國際化。同時,國際金融機構也成為推動會計國際化的重要力量,不僅是跨國公司即使是國內公司也向國際貨幣市場融通資金,這就意味著國際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對貸款人或籌資者提出了應提供國際間可比且可信的財務信息的要求,這也成為會計國際化的一大動力。
2 會計世襲遺產的國際化。會計世襲遺產是會計國際化的歷史基礎,會計從來就是隨著商業活動的擴展而傳播的。17、18世紀,英國將其會計和審計方法傳遍了它的所有殖民地,也帶到了美國。法國則把它的會計傳播到了非洲殖民地,荷蘭傳播到印度尼西亞和南非,德國傳播到俄國和日本。二戰后,由于美國確立了世界經濟霸主地位,所以美國的會計影響向世界各地滲透。
3 各國政府的重視。現在由于各國交流的頻繁,大家日益認識到開展會計國際協調和國際化對促進本國經濟的重要性,因此都積極地參與國際會計官方組織和民間組織開展的會計準則協調活動:在制度和修改本國會計準則時,充分的借鑒和采用國際通用的會計慣例,這就為會計的國際化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
三 會計國際化的實質
1 降低成本。會計國際化可以減少各國會計標準之間的差異,提高各國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從而降低在國際市場上投資和融資的企業和國際資本提供者的資金成本以及國際貿易參與者的交易成本。同時,各國在國際經濟貿易合作方面,不可避免會由于會計準則的不同而產生分歧,如去年中美在紡織品上的貿易爭端就體現了各國在會計準則方面的沖突。
2 利益促使。會計國際化的很重要一個方面就是背后的利益因素。眾所周知,美國一開始是完全抵觸IASC(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會計準則的,因為美國認為自己的會計準則是最完美的,但是也是最嚴格的。這樣使得一些企業不敢在美國上市,因為在美國上市的成本是最高的,要求最嚴。顯然美國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為了吸引優秀的公司在紐約上市,美國開始了和IASC的接觸。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誰在這場會計標準國際化進程中占據主導地位,誰就可以獲取更多的利益。
四 會計實務的國際化
會計國際化應當包括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和會計實務的國際化兩個方面,目的是為了增進會計信息的國際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資源的優化配置。這里我們首先必須分清企業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的區別:
(1)兩者涵蓋的業務范圍不同:會計制度自成體系,涵蓋了全部的經濟業務;會計準則只是就某項業務做出規定。
(2)側重點不同:具體準則在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方面的規定更加原則;會計制度則較為具體,操作性更強。
(3)會計準則的結構語言表達更適合國際方面的閱讀;會計制度的科目和報告式的統一更適合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弄清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差異后,我們就不難理解這次財政部頒布的新會計準則對我國會計界的重要意義了。從某種程度上說,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已經實現,但是并不表示我國的會計國際化已經實現。雖然頒布一套符合國際會計慣例的會計準則無疑會為實現目的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但是最好的會計準則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執行,那么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就會形同虛設。因此會計實務的國際化在會計國際化中占據相當重要的位置。
本人認為評價一個公司會計實務的標準至少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會計政策選擇的恰當性 (2)會計的靈活性 (3)會計戰略的明確性 (4)重要信息的披露 (5)潛在虧損的程度 (6)消除會計扭曲 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我國的會計實務的話,就會發現我國的會計實務水平是相當低的。在我國現實生活中,會計信息嚴重失真,人為操縱利潤的現象四處蔓延,這無疑會影響我國企業的國際聲譽,也會影響我國的投資環境。更嚴重的是,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會使得經濟危機發生的風險加大。鑒于此,在明年一月一號,新會計準則實施前很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強教育:
(1)提高企業管理當局對會計信息重要性的認識
(2)大力整頓會計工作秩序,盡力改變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現狀
(3)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他們恰當選擇會計政策和職業判斷的能力。新的會計準則需要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的事項急劇增多,因此如何更好地領悟準則精神,切實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已經擺在各個會計人員的面前。
(4) 鼓勵企業對信息的充分披露,提高披露水平。
五 結束語
會計準則是構成現在會計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是會計行為的指南,是指導新會計程序的開拓,也是會計主體取信于社會的基本保障。現在,我國的會計準則已經與國際慣例趨同。當前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執行,如何讓會計實務國際化,以至如何加強監督會計準則在企業中的落實,這些都是今后工作的重心。
參考文獻
[1] 郭永清 會計國際化 立信會計出版社
[2] 常勛 國際會計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作者:盧聞天 文章來源:西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