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圖形比較方法分析會計信息公正程度
張立樂
(長春稅務學院 會計系04級研究生 吉林 長春 130117)
〔關鍵詞〕:公正性;Z3模型;評價模式; 財務失敗預警
〔摘 要〕:公正是道德的核心概念,會計信息的公正性是對待信息相關者利益公平公正的基礎。本文通過對會計公正性的定義分析,基于Altman非制造業(yè)上市公司財務失敗預警模型(Z3模型)探求一種對非制造業(yè)的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的公正性簡略評價模式,且對該模式進行了實證分析和評價以及該模式的缺陷進行了總結。
My humble opinion on the simple appraisal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airness
——graph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Altman model for foundation
Zhang Li Le
(Tax institute of Changchun Graduates of 04 of accounting department Jilin Changchun 130117)
Key Words: fairness; Z3-score model; appraisal model;predicting finance distress of companies
Abstract:Fairness is the ethical key concept , the fairnes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the foundations to treat the interested persons fairly who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 through defining and analyzing the accounting fairness, on the basis of Altman’s predicting finance distress of non-manufacturing listed companies (Z3-score model)we seek a kind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imple appraisal modle which can appraise the fairness of the nonmanufacturing listed company, and carried on the empirical test and the appraisal as well as the flaw to this model in a summary.
作為會計信息系統(tǒng)的結果性信息,會計信息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目前和潛在的信息相關者對該企業(yè)的經營評價及相關的決策行為,影響著企業(yè)的融資規(guī)模,它還代表著證券市場的成熟程度如何。作為對會計信息質量進行評判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依據,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具體規(guī)定了會計信息為實現會計目標應具備的質量的規(guī)定(葛家澍,2003),但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間缺乏內在的邏輯性,對顯失公允性的會計信息難以進行控制和評價分析。本文旨從對會計信息進行公正性分析且以Altman模型為基礎對非制造企業(yè)的會計信息進行簡略性的公正性評價。
一、 會計信息的公正性評價分析——公正性應作為會計信息評價的首要因素
公正是平等的利害相交換善的行為,它是整個道德的中心的概念。正如美國哲學教授蒂洛所言“凡是對涉及兩個人以上的利害關系的行為作出是否合乎道德的判斷,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公正的要求”,可見公正性是平等、和諧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國十六屆五中全會確定構建和諧社會發(fā)展的公正目標的原因所在。帕塞克(L.Spacek)認為公正概念在會計理論方面的影響較為深遠,尤其是會計信息系統(tǒng)生成的財務信息要真實公正的對待一切現有和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美國 SEC已于 2000年8月通過公平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公開財務信息時,對證券分析師和中小投資者一視同仁”。
公正在《辭海》中的解釋是“人們從既定概念出發(fā)對某種現象的評價,亦指一種被認為是應有的社會狀況反映社會生活中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作用和地位、行為和結果之間某種相適應的關系,另一種解釋是指道德要求和品質要求,既堅持原則按照一定的社會標準實事求是地為人處世。”可見公正其還包含真實可靠的含義。
會計公正也可稱作會計中立,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第4號報告中立性原則時有這樣的解釋:“中立的財務會計信息趨向于使用者共同需要,且與信息的特定使用者的特殊需要及其推斷無關,不基于特定使用者的特殊需要而做推定及進行計量,才能增進信息對使用者的共同需要的相關性。財務會計信息的提供者,不應試圖增加信息對少數使用者的有用性及傷害到可能具有相反利害關系的其他使用者。”美國會計學家斯科特也曾就會計公正的問題指出:(1)會計程序必須公平對待一切利益集團(2)財務報告應保持真實和準確(3)會計數據應當是公允無偏見的(葛家澍,2003)。會計公正指的是在確認和計量會計事項時,應該盡可能基于可觀的事實或數據,在選擇會計方法時應該保持價值中立不偏不倚,不帶主觀傾向,在記錄和報告經營成果時應該毫不歪曲的做真實和準確的報告和陳述。可見,會計公正性就是要平等對待每一位會計信息使用者。
由于會計信息具有經濟后果性,會計是價值的評價者,則會計的公正性是實現社會經濟利益公正分配必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中的基本質量特征應當是會計信息使用者們普遍認可和一致同意的,付磊、馬元駒也在其論文“論會計信息質量的公正性特征”中論證了公正性應作為首要質量特征。在目前以會計目標為主導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下,可靠性和相關性何者作為首要信息質量特征也是在“受托責任論”和“決策有用論”的爭論的反映。有關學者提出的會計融合目標理論,即按照不同經濟環(huán)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不能一概而論的確定會計目標為“受托責任論”和“決策有用論”,因此也不能一味地認為“可靠性”和“相關性”何者為第一性。筆者認為相比較來說,“公正性”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可認可性,而“可靠性”和“相關性”等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都體現了“公正性”的價值訴求。
在一些國家,“公正性”早就成為首位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國,“在英國,‘真是和公允的要求’是至高無上的原則,它是財務報告的指導思想,也是對財務報表最 的標準”。(汪祥耀 2002)
二、會計信息公正性簡略評價模式的探求
對會計信息公正性的評價實際上就是對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務信息的考核與評價,而Altman等人創(chuàng)建的多變量財務預警系統(tǒng)正是對財務信息的評價進行財務失敗預警,本文正是基于Altman等人于1995年修訂的 Z3非制造企業(yè)財務預警模型,運用圖形比較的方法探求一種簡單的會計信息公正評價模式。
(一)該評價模式的基本構想
Z3計分模型是根據公司的財務指標所核算的相對比率進行加權運算,其判別函Z3=6.56X1+3.26X2+6.72X3+1.05X4
X1=營運資本/總資 X2=留存收益/總資產 X3= 息稅前利潤/總資產 X4=股東權益/總負債
Z3財務預警模型在美國對于非制造企業(yè)上市公司的作用較為明顯,但對于我國的證券市場實際情況Z值被壓低了,原因之一就是X4指標中股東權益包括流通股,而實際上我國上市公司流通股比重普遍未達到40%,卻由于我國有關國有股減持的規(guī)定使得高于目前的計算值。
根據 Z3值模型在我國非制造企業(yè)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表明我國Z3 的范圍區(qū)間為1.5到2.6。Z3≥2.6企業(yè)財務正常,Z3≤1.5企業(yè)財務面臨危機,當1.5〈Z3≤2.6時,企業(yè)財務不穩(wěn)定破產情況不明。
我們將以上四個指標X1、X2、X3、X4表示在坐標系中橫軸,縱軸表示個比率的大小,若將這4個指標連接起來在坐標體系中表示為趨勢圖L1
圖1
由于以上財務指標都是相對比率且敏感的反映了企業(yè)的財務情況,評價該會計信息的公正性與否,根據Z計分結果我們可以保守估計其值范圍變化大小,確定Z值的變化范圍,進而確定每一比率的變化范圍(為了方便比較起見,這里我們假定在確定X1、X2、X3、X4 每一比率變化范圍時其他比率是真實可靠的):
1. 若1.5
2. 若Z≤1.5時, 假設樂觀估計確定該范圍的上、下限,即Z和1.5,確定每一財務指標的變化范圍。
3.若Z≥ 2.6時,該企業(yè)財務狀況良好, 會計信息的相對公正性較高,因為財務穩(wěn)定的公司X1、X3、X4 都應為正值,X2或正或負,即使假設Z的范圍[2.6 Z’],得到的各財務比率也是趨勢大致一致,因此可確定當Z值大于2.6時,其會計信息較為公正。
圖2
根據財務指標的變化范圍的上下限,確定該變化范圍的最優(yōu)曲線L2(據離散點的分布采用最小平方法確定無差異最優(yōu)曲線)
若如上圖L1相似于L2即大致趨勢相同,我們認為該會計信息的公正性較高。如若L1與L2曲線趨勢不相同,則我們認為該會計信息質量較低,有可能以損害少數人利益為基礎提供的該會計信息公正性較低。
(二)該評價模式的實證分析
Z3模型適用于非制造企業(yè),為了驗證該評價模式的對公正性簡略評價的職能,我們根據證監(jiān)會公布的兩家非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作為樣本進行分析:
表1:
公司
財務指標 吉林華潤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西風光旅游開發(fā)股份有限公司
2003 2002 2001 2003 2002 2001
流動資產 70,164.79 73,949.55 99,797.91 63,209.69 56,309.13 59,064.76
流動負債 44,371.51 39,291.76 76,925.58 80,533.21 77,722.24 49,981.21
總資產 118,267.58 122,987.47 155,734.26 114,274.74 120,224.90 113,364.06
未分配利潤 -17,856.41 -20,790.09 -24,176.64 -11,416.10 -3,797.24 2,966.79
財務費用 637.44 2,866.83 3,805.68 1,425.98 1,410.31 713.75
利潤總額 4,722.77 4,041.91 -16,226.15 -7,459.29 -6,538.40 692.24
股東權益 57,949.32 55,010.88 49,460.75 23,126.88 30,695.73 37,459.77
總負債 44,397.41 53,706.56 92,934.86 88,633.21 86,922.24 74,491.41
表2:
各年財務指標及Z值計算統(tǒng)計表
財務指標
公司及日期 X1 X2 X3 X4 Z
華潤
生化 2003 0.218 -0.151 0.045 1.305 2.614
2002 0.282 -0.169 0.056 1.024 2.751
2001 0.147 -0.155 -0.080 0.532 0.480
京西
旅游 2003 -0.152 -0.100 -0.053 0.261 -1.401
2002 -0.178 -0.032 -0.043 0.353 -1.187
2001 0.080 0.026 0.012 0.503 1.222
以上資料根據證監(jiān)會網站和”胡楊、馮武老師“的論文資料整理
1. 對吉林華潤生化的2003年公布的各財務比率表示在二維坐標體系中,由于Z3’=2.617確定Z3的范圍在[2.6 2.617],按照Z‘的變化范圍上下限確定每一財務比率的變化范圍。
表3:
財務指標
公司及日期 X1 X2 X3 X4 Z
華潤
生化 2003 [0.2158 0.218] [-0.1467 -0.151] [0.0429
0.045] [1.292
1.305 ] [2.6
2.614]
將該公司的財務比率的變化上下限表示在二為坐標系中,可以根據公布的的財務比率得L1,根據各比率變化范圍的確定該區(qū)間的最優(yōu)趨勢線L2。
圖3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L1、L2兩條曲線趨勢極為一致,我們可以對該會計信息做出簡略性的評價,技改會計信息較為公正。
2. 同理可確定“京西旅游”的各指標變化范圍和趨勢圖
表4:
財務指標
公司及日期 X1 X2 X3 X4 Z
京西 旅游 2003 [-0.1 0.79] [-0.053
0.379] [0.261
3.023] [-1.401
1.5]
圖4
明顯上圖中表示出來的兩條曲線不相似,趨勢不一致,因而可以簡略的對該會計信息進行評價,即該會計信息公正性較差。
任何模型都不能代替人腦的分析,其總存在一定的誤判率,因此在判定上市公司的實際財務狀況時,再利用模型的基礎上加以自己的主觀性評價,提高決策的正確性,以上實證的兩個例子結合的是近三年的Z值進行主觀評價,吉化公司的財務情況穩(wěn)定,而京西旅游的財務穩(wěn)定性越來越差,2004年3月,證監(jiān)會做出了st吉化取消st和京西旅游st處理的決定。
(三) 對該評價模式的分析總結
基于Z計分模型的信息公正性評價模式實際上是基于假設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真實的基礎上,尋求各指標的變化范圍,通過圖形趨勢比較探求假設的前提的矛盾,來驗證該會計信息的公正性、真實可靠性,即其基本原理是“假設結論——假設的矛盾與否——驗證假設”。
但由于Z計分模型固有的缺陷,該評價模式的缺陷與不足也較為明顯:
1、模式由于Z計分模型的適用范圍其僅適用于非制造企業(yè),對于制造企業(yè)尤其是資產較大的上市公司的公正性評價還有待于探討。
2、由于本文只是對兩個實例進行了驗證,對于該評價模式的實用性和可驗證性還需要大量的實證分析。
3、Z只得打消對該評價模式的影響較大,如Z值較接近于1.5和2.6兩個判別點,該模式的公正評價作用較差,反之若Z值較大或較小可能該評價模式作用較為明顯。
三、結束語
會計信息的公正性要求包含了會計信息必須是真實可靠的客觀公正的內容,對所有利益相關者都應一視同仁,不應該損害少數使用者(如小股東和企業(yè)的職工等)的利益,在相關的法律、政策的環(huán)境下,充分真實地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對于所有信息相關者都是平等、一視同仁的。但在實踐中會計信息質量問題依然是影響證券市場秩序的主要因素,我們不能將任何一種模型絕對化夸大其作用,而應根據不同的客觀環(huán)境對其加以修改或調整,使其能夠得到不斷的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客觀地評價企業(yè)的財務狀況,準確地預測企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才能有助于保護各投資者和債券人的利益,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門對企業(yè)及證券市場的宏觀監(jiān)控。
參考文獻
[1]付磊,馬元駒. 論會計信息質量的公正性特征[J].會計研究. 2005,(9).
[2] 向德偉. 運用“Z記分法”評價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的實證研究[J]. 會計研究. 2002,(11).
[3]胡楊、馮武. Z值模型在我國非制造業(yè)上市公司中的實證研究
[4]林鐘高,韓立軍. 論會計準則的倫理基礎[J].會計之友. 2005,(9).
[5] 車小娜,李立春. 財務危機預警模式[J]. 上海會計. 2001,(11).
[6] Altman E. Predicting Finance Distress of Companies: Revisiting the Z-Score and ZETA Models[J]. Journal of Finance. 2000,(07).
作者簡介
張立樂(1980- ),男,漢族,長春稅務學院會計系2004級研究生
作者:張立樂 文章來源:(長春稅務學院 會計系04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