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作為國民經濟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全社會通用的商業語言,承擔著向外界傳遞經濟活動信息的重要職責,是政府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和微觀管理的重要信息來源和依據,也是投資者和證券市場進行投資活動必不可少的信息資料,會計信息的重要作用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會計信息質量如何,不僅關系到企業內部管理的成效,而且關系到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但是不容諱言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仍時有發生,報表弄虛作假、資產負債不實、亂列成本費用、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偷稅漏稅等情況,可謂屢見不鮮。會計信息的重要作用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加強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檢查就成為財政監督工作的必然選擇。
一、充分認識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危害性
虛假的會計信息不僅嚴重削弱會計工作為經濟管理服務的功能,而且也嚴重干擾社會經濟秩序,造成國家稅收流失,助長虛假浮夸之風和腐敗現象。會計信息失真已成為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影響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大毒瘤,到了非治不可的時候。具體來說,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會計信息失真導致了國家宏觀調控和企業等微觀決策的失誤。會計信息失真導致傳遞給國家、社會的信息失去真實性,影響所及諸如關于國民經濟的國內生產總值、國民收入等統計資料誤傳給國家發展和改革、統計部門,國家有關職能部門得不到真實的會計信息,憑以制定的國家長、短期發展計劃和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就會起誤導作用,就可能會在經濟決策、經濟管理、經濟監督等方面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基層會計信息失真給微觀主體的決策也會造成決策失誤的結果。比如,對于投資者來說,有可能得不到應有的投資收益;對債權人來說,有可能得不到應有的還本付息的結果,引發呆帳、死賬和債務糾紛;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來說,有可能進入瞎指揮、盲目管理的狀態,使企業管理混亂,信譽下降,決策失誤,造成破產、倒閉的嚴重后果。
(二)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干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危害改革開放的深化。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需要逐步健全完善市場經濟秩序,需要合法、有序、公平的競爭機制和競爭環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客觀上要求企業在符合市場需要的前提下,有健全的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科學管理制度。如果會計信息失真,就會破壞市場運行的有序性,干擾市場對資源的合理配置,影響甚至阻礙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會計信息失真損害投資者的合法利益,打擊投資者的積極性,國內國外證券市場對企業披露虛假的會計報表所做出的強烈反映就證明了這一點。
(三)會計信息失真為經濟犯罪活動提供方便,滋生腐敗。會計信息失真,不論其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必然會造成管理混亂,漏洞百出,給腐敗、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賬實不清,可以混水摸魚,收入不報,成本不實,截留利潤,為貪污腐敗開了方面之門;偽造或變造憑證,虛報冒領,虛盈實虧、偷稅漏稅等現象。這些都為腐敗、犯罪行為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溫床。
(四)會計信息失真增加社會的不安定因素。虛假的會計信息往往是人為操縱會計利潤、夸大經營成果,掩蓋企業矛盾,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將導致企業資不抵債,瀕臨破產。企業一旦破產,與此有著直接利益關系的職工失去經濟來源,增加失業人口,不僅給政府等各方面帶來巨大的就業壓力,而且也給社會增添了許多不安定因素,影響社會穩定。
(五)會計信息失真會帶來行業不正之風。一些企業領導者為了完成行業主管部門下達的扭虧任務,或為了顯示政績,為今后自己的仕途鋪平道路,不是想方設法提高經濟效益,而是挖空心思采取各種手段造假,做表面文章,玩數字游戲,往自己臉上貼金。其結果往往是踏實工作者原地不動,造假者提拔重用,嚴重挫傷了大部分人的積極性,造成行業不正之風愈演愈烈。
二、治理會計信息失真、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需要財政部門加強會計監督
由于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存在的諸多危害性,所以治理會計信息失真、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成為當務之急。在當前的政府部門會計監督體系中,按照《會計法》的規定,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都可以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企業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而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檢查,應當以財政部門監督為主,這是因為,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檢查的主要目標,不是會計信息真實完整性本身,如審計部門監督的主要目標是國有單位財務收支和國有資產、國家資金的使用情況,稅務部門監督的目標主要是納稅人稅款解繳情況,人民銀行監督的主要目標是依法對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實施監督管理,對金融機構的存款、貸款、結算、呆賬等情況進行稽核,證券監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規范證券發行和交易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而財政部門作為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對所有的單位實施以保證會計工作秩序和會計信息真實完整為重點的全面監督檢查。可以說,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的范圍是全方位的,財政部門在政府部門對會計工作的監督中處于牽頭的、主導的地位。或者說,政府部門的會計監督應以財政部門監督為主。
三、開展會計信息質量監督檢查工作,是財政監督機構在深 化 改革的大背景下轉變工作方式的客觀需要
隨著財政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財政監督工作被擺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財政監督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專司監督檢查職能的財政監督機構,如何在新的形式下拓展工作領域在財政監督管理乃至經濟執法監督體系中進一步站穩腳跟,特別是如何處理與企業的關系,如何實現對企業的直接監管向間接監管的轉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十分艱巨的課題。在這個背景下,財政部按照國務院《關于整頓會計秩序,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的通知》的規定精神,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這項工作的提出,找準了財政部門對企業財務會計監督的職責定位,體現了財政監督檢查方式的重大轉變:
(一)突破了原來以稅收收入為主體對企業微觀財務活動進行“創收”型檢查的傳統模式,轉換到發揮財政宏觀調控職能,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上來。也就是說,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不再以查補稅收為主要目的,克服了與審計、稅務等部門重復檢查的矛盾,減輕了企業的負擔,更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對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不能僅僅看查出了多少違紀金額和應入庫金額,而更注重通過檢查對規范企業行為產生的間接效益。
(二)突破了以往就表審表簡而化之的財務監督方式,轉換到通過實地核查賬證,強化對企業損益、凈資產真實性的審計,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的效益與所有者權益,揭示了經濟管理更深層次的問題,有利于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納稅行為、資本運營行為等。
(三)突破了以往只對企業檢查的單一執法方式,轉換到既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又規范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進一步擴大了財政監督工作的成效。
四、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是嚴肅財經紀律、提高會計信息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
嚴肅財經紀律,實現財經秩序的根本好轉,是國家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針對經濟領域出現的紀律松弛、秩序混亂等問題,黨和國家予以高度重視,提出要“堅決制止和嚴肅查處做假賬、違反財經紀律、營私舞弊、揮霍浪費等行為”;原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同志在視察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時親筆題寫了“不做假賬”的校訓,在視察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時又再次題寫了“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帳”的校訓。可以說,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不僅關系到會計工作本身的健康發展,而且更關系到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
第一,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關系到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轉。會計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手段,承擔著維護財經紀律、處理利益分配關系的重要職責。會計信息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是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改善經營管理,評價財務狀況,做出投資決策,防范投資風險的主要依據。因此,依法規范會計行為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直接關系到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轉。
第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關系到宏觀調控的改善和加強。會計信息質量是國家制定財稅經濟政策的重要依據,會計監督是監控經濟運行、防范金融風險、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依法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有效利用會計監控手段,發揮會計工作在國民經濟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是改善和加強宏觀調控的迫切要求。
第三,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關系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財務會計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環節,會計信息是企業管理的最基本信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利于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有利于實施對企業財務狀況和高級管理人才職務行為的有效監管,有利于進一步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第四,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關系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會計工作是經濟活動的“關口”,一切財務收支都要在會計資料上予以反映。依法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利于從源頭上防范和制止腐敗行為,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深入開展創造有利條件。
在當前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情況下,要實現財經秩序的根本好轉,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大力加強監督檢查執法力度,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努力營造有利環境,切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從而維護我國的社會主義主市場經濟秩序,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作者:陳長青 文章來源:河南省安陽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