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综合一区,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我國勞動力成本核算體系及其缺陷分析

我國勞動力成本核算體系及其缺陷分析

勞動力成本是勞動力市場、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實現均衡的核心變量之一,對就業、總產出、通貨膨脹和對外貿易等宏觀經濟變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勞動力成本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按照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的定義,勞動力成本(Labour Cost)除了涵蓋職工的工資(Wage)、所得(Earning)、薪酬(Compensation)之外,還包括雇主承擔的職工住房成本、職業訓練成本、工人招聘費用以及雇傭員工發生的稅收成本等。我國學者也認為,勞動力成本應當包括職工工資總額、職工福利基金、職工保險金和公積金以及職工教育培訓費用,以反映雇傭社會勞動力所支付的全部費用(唐慶銀,2000)。科學度量勞動力成本,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指標體系。

  目前我國對勞動力成本的計算,依據的是國家統計局和勞動社會保障部建立的窄統計口徑的“職工工資”核算體系。隨著國內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職工工資”并不能準確反映出我國勞動力的真實構成,不能客觀反映出社會用工的真實成本,存在較多的問題和缺陷,需要進一步的調整和改進。

  一、目前我國的勞動力成本核算體系

  我國把全社會的就業人員分為職工、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私營業主、個體戶主、私營企業和個體就業人員、鄉鎮企業就業人員、農村就業人員以及其他就業人員八大類。其中,職工、其他就業人員(包括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民辦教師、各單位外方和港、澳、臺方工作人員),通過勞動取得工資和勞動報酬,被界定為“單位就業人員”,屬于“勞動報酬”統計范圍。與之相對應,私營業主、個體戶主、農村就業人員擁有自己的生產資料,獲取的是經營性收入,不屬于“單位就業人員”范疇。私營企業和個體就業人員、鄉鎮企業就業人員(受私營企業主、個體戶和鄉鎮企業雇傭人員)雖然也是通過勞動獲取報酬收入,但是其勞動收入目前尚不統計入“勞動報酬”。
 二、我國勞動力成本核算的缺陷

  從目前看,我國對勞動力成本的統計核算已經明顯滯后于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統計口徑較窄,不能反映保險、培訓等較大范圍勞動力成本變動

  我國對“職工工資”的統計,長期以來歸為“人口與就業”大項,主要是從勞動者角度核算其基本收入來源;并不是從雇主角度核算其綜合用工成本。前者與經濟總需求相聯系,而后者影響的是經濟總供給,兩者并不屬于同一范疇,因而從嚴格意義講,目前我國并沒有真正反映勞動力成本的指標。已有的“職工平均工資”、“平均勞動報酬”等指標只能部分反映勞動力成本的變動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從2004年12月開始著手建立的行業人工成本信息指導制度,人工成本不僅包括雇傭勞動力所支付的工資、勞動報酬等直接成本,還包括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費用、勞動保護費用、住房費用等間接成本。“人工成本”較為全面地反映了社會用工總成本,是衡量勞動力成本的較好指標。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