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是微觀經濟的主體,其財務會計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從這個角度出發,在一般原則對企業會計核算起規范作用的同時,也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具體應用于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效益原則,是指會計部門提供的成本會計信息所產成的效益應當超過提供這些信息過程中所產生的成本總和。從其屬性上講,成本效益原則應屬于會計核算原則的修訂性原則。
一、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構成
成本會計信息是會計人員生產的“產品”,也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會計人員根據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運用紙、筆、算盤、計算機等勞動手段,作用于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消耗這一勞動對象,生產出成本會計信息,同時,將成本會計信息傳遞給企業管理者、投資人、債權人、稅務部門等信息使用者。因此,成本會計信息也存在成本問題。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具體包括:
第一,處理和提供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從企業經濟業務的發生到成本會計信息的形成,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數據收集、匯總、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過程,勢必要花費一定的人力物力。收集和處理會計信息的成本包括會計人員的工資、必要的辦公用品、計算機硬件及財務軟件、賬簿費用等。尤其是當提供一些較為復雜或精度要求較高的成本信息時,其處理和提供的成本很高。對外提供報表時,因為報表中也包含成本會計信息,故財務報告的審計費用也應按一定比例計入成本會計信息成本。處理和提供成本會計信息成本的特點之一是可計量性。 二、成本會計信息的效益構成
本文所指的成本會計信息是可靠的、不帶偏見的、不加粉飾的、有助于決策的信息,不考慮其成本相對于收益是否過高,有關成本會計信息的收益主要有:
第一,降低成本。在任何設定的條件下,只要影響利潤變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變動而發生變化,降低成本始終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兩種方式實現:一是在既定的經濟規模、技術條件、質量標準條件下,通過降低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合理地組織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通常,這種意義上的成本降低屬于日常成本管理的內容。二是改變成本發生的基礎條件。成本發生的基礎條件是企業可利用的經濟資源的性質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方式。這些資源包括勞動資料的技術性能、勞動對象的質量標準、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產品的技術標準、產品工藝過程的復雜程度、企業規模的大小、企業組織結構、企業職能分工、企業管理制度、企業文化、企業外部協作關系等諸多方面。這些因素的性質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方式構成了成本發生的基礎條件,是影響成本的深層次因素。在特定的條件下,當成本降低到這些條件許可的極限時,進一步降低成本的努力可能收效甚微。例如產品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在既定的技術條件和材料條件下,生產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有一個最低標準,當實際消耗接近這一標準時,進一步的努力也難以使材料成本進一步降低。由于既定的條件限定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只有改變成本發生的基礎條件,如通過采用新的技術設備、新的工藝過程、新的產品設計、新的材料等,使影響成本的結構性因素得到改善,使原來難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上述兩種降低成本的方式都要以成本信息的取得為前提。
第二,增加企業的利潤。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業的利潤,但在某些情況下,如何通過增加成本以獲取其他競爭利益更具戰略意義。當成本變動與其他相關因素的變動相互關聯時,如何在成本降低與生產經營需要之間做出權衡取舍,是成本管理無法回避的困難選擇。單純以成本的高低為標準容易形成誤區。成本的變動往往與諸方面的因素相關聯,成本管理不能僅僅只著眼于成本本身,而要利用成本、質量、價格、銷售量等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支持企業為維系質量、調整價格、擴大市場份額等對成本的需要,使企業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得利潤。
第三,為企業戰略提供支持。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往往要采取諸多的戰略措施,這些戰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信息予以配合。采用成本領先戰略的企業要通過強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戰略的選擇與實施是企業的根本利益所在,成本管理要積極配合企業為取得競爭優勢所進行的戰略選擇,要配合企業為實施各種戰略對成本及成本管理的需要,在企業戰略許可的范圍內,在實施企業戰略的過程中引導企業走向成本最低化。
此外,在資源限制條件下,通過使用成本信息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使用有限的經濟資源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達到節約增產的目的,也是成本會計信息的重要應用。這一原理對處于瓶頸環節的企業同樣具有參考價值。當企業的薄弱環節成為制約企業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瓶頸資源的利用效率成為成本管理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企業可以利用成本的代償性特征,通過增加其他方面的成本以節約受限制資源或瓶頸資源,使受限制資源的邊際收益最大化,從而提高企業的產出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可得出結論如下:
第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經營環境的日益復雜,金融工具的頻繁使用,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無論是企業的外部信息需求者還是企業的管理層,對成本會計信息的需求日益加強。外部信息需要更多的成本信息來評價企業的發展潛力和評估公司的價值,管理層需要通過成本信息來進行決策和對各部門進行業績評價。隨著科技的進步,管理方法的創新,會計學科的發展,會計工作人員有可能提供更多、更具體、更全面的成本會計信息。在這種對成本會計信息需求增強,供給能力也增強的情況下,會計人員提供多少或多高質量的成本會計信息就必須遵守成本效益原則。
第二,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與效益大部分難以計量。如前文列舉的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和效益,很難用具體的數據來表示。在選擇成本會計信息提供內容時,可以根據具體的環境對成本會計信息可能產生的成本和效益進行職業判斷,在成本和效益之間進行權衡,以得出“適量”的成本會計信息。
第三,成本會計信息是一個動態的、相對的概念。就成本會計信息的處理和提供而言,隨著信息技術的采用,會計信息的處理比傳統手工會計下的處理更為便捷,成本也大為降低。